第三十四章 背锅-第4/6页



        大管事没村民这些想法,但依然好奇的拉住莫杵榆,问:“你找华章海,不是更快将东西出手吗?”

        “中间商赚差价,对缝纫机的推广没有益处,此物越便宜,收益群更大,能让家里的妇人拥有更多时间做别的事,休息也好,做小手工增加收入更好,百姓收益多了,也就舍得花钱买东西了,那么煤球,钟表,包括大管事庄里的食材,生意都会水涨船高。”

        大管事怔怔的看着莫杵榆,他竟一时间分不清,这是莫杵榆的想法,还是背后那位老神仙的想法!

        很浅显,却又很透彻!

        “我可也是中间商!”大管事笑道。

        “怀表受众群体不同,买得起的不在乎这点钱,买不起的也用不着。”

        怀表在目前绝大多数的眼里,更像是身份的象征,如玉佩般的装饰物,真正需要的可以用钟啊,这个造价便宜很多。

        翌日大早,几个小年轻人手一台缝纫机,前往附近村子推销去了。

        杨仝这几日没去莫杵榆那里帮工,而是学贾亥,招来一帮子亲戚搞部件加工。

        再学榆哥,教会他们后,让他们带材料回去自己加工,然后将成品送到他这里组装。

        为此还特地请了莫广柱在旁指点。

        很多细节,杨仝根本注意不到,而莫广柱则能一眼看出来。

        这莫非就是天赋?

        杨仝对此很无奈!

        这个年代,天气越冷事越少,能在家里把钱挣了,在这乡下几乎没几家能拒绝。

        莫家小摊的生意逐渐变少了,闲得发慌的莠儿和荇菜没少来工地打下手,她们可不矫情,搬砖、搅拌泥浆、扛木料,只要能干的绝不马虎。

        看着新家一点点建成,两丫头是欢喜无比!

        另一边,随着加工手艺的精进,钟表零件的质量和数量越来越高。

        第一批时钟很快由孙大管事的人组装完成,在巨野县开了一家铺子就开始售卖。

        怀表自然也有,目前大管事手里屯了三十块,巨野县的铺子他只放了五块,这三十块他要等亲信的消息,等铺子准备开张时,再将存货送去。

        这次他还得亲自押送,毕竟一块售价三十贯起,这要是被劫了,你以为损失的只是成本吗?

        商人可不能如此算账。

        那时候他至少屯了五十块,到了京师用不着几天,就能换来一千五百贯。

        拿成本计算损失,很容易会陷入损失的陷阱中。

        ……

        河口王家。

        王铁匠忙碌一天,回屋就抱怨道:“这老杨,想把我累死不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