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教唆-第3/4页



    正打算尝豆腐脑的三娃闻言就道:“老神仙教的,我都听到了。”

    好家伙,这让莫杵榆如何解释?

    许氏看向三娃笑道:“老神仙也食人间烟火吗?”

    三娃故作幼稚道:“嗯,不然要贡品作甚呀。”

    许氏更乐了,过去抓过三娃手里的竹片刀,就给他碗里片几块豆花,用莫杵榆一早熬好的麦芽糖浆倒上,加点凉白开,一碗甜豆脑就算成了。

    虽然麦芽糖甜度不及蔗糖,但这年头蔗糖在北方稀少,且价格不菲,莫杵榆就算搞到也舍不得用。

    至于咸豆花,一来材料稀缺,二来要上好的酱油,一文一碗得亏死,两文平价,三文才能赚钱。

    三文吃碗咸豆花,那人得多金贵?

    什么时候,他把酱油搞出来再说,这玩意发酵期长,现在做也得明年才能吃到,而且培育曲菌也是件麻烦事。

    自然培菌是瞎猫碰死耗子,买米来自然发酵,等它出现各种菌斑,再找出需要的米曲霉菌,提其孢子用粮食再培育,如有杂色,或明显的色差,说明霉菌不单一,还需去除不用的霉菌,直至大米生长的菌斑色泽统一为止。

    有了米曲霉,各种酱料都能制作,但要说能最快制成的,就要数甜面酱了,这也是搭配煎饼的绝佳酱料。

    念及此,莫杵榆轻声询问三娃:“知道米曲霉吗?”

    三娃憨笑:“给我准备几斤米,过几天就有。”

    “别整成黄曲霉了。”莫杵榆不放心道。

    三娃反问:“一加一等于几?”

    这就是绝对自信的意思了。

    莫杵榆也不是很担心,米曲霉古人都能提取,何况三娃。

    培菌很重要,天然发酵杂菌多,只有杂菌越少,失败概率才越小,损失跟着少,制造的酱料更纯,口味更妙。

    当即莫杵榆出去购买大米给三娃。

    而三娃为了制菌,今天就不跟他们去摆摊了,幺妹只能放在摊位后的草地上,离得近,也不怕她乱跑。

    小丫头也喜欢在草地上翻滚,玩泥巴,咿呀咿呀的,可爱极了。

    尚未到中午,河口村头外就聚集了一群人。

    有人坐着,有人蹲着,在树荫下乘凉、吃喝、闲谈成了旅途必不可少的减乏乐趣。

    “榆哥,你看这行不行?”

    “还有我这些碗,你看够用不?”

    两对村民夫妇搬着自家的桌凳和碗筷,来到村口。

    正在煮面的莫杵榆抬头笑道:“多谢贾叔杨叔,回头我再把钱给你送去。”

    “不急不急。”贾亥和杨仝客气两句,回头与自家婆娘把东西放下便要离开。

    许氏赶紧叫住四人,先后端上四碗甜豆花招待他们。

    四人确实有些馋,一直听说榆哥手艺如何好,究竟好在哪却不知,此时也不推托,谢过就捧着碗,大口大口的灌豆花。

    豆花入口即化,带着丝丝麦香的甜,滑溜溜的在嘴里游来游去,麦香与豆香肆意的挤满了口腔,四人仿佛咀嚼都没有,转眼就咽下了一大碗。

    “俺就没吃过这么滑嫩的豆花。”贾亥感慨道。

    杨仝也抹嘴赞道:“真香啊,难怪榆哥能把生意做起来。”

    他曾经也想挣点路人的钱,不过只是卖茶汤,险些赔得低掉。

    四人吃过豆花不再逗留,起身回村开荒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