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斗法 1



    失去了后台就失去了工程,有钱铺路也不行,因为大家都知道用钱铺路,钱是一样的,而后台不一样,谁的后台硬就花落谁家。这就是现实,不承认不行。

    六十三

    董家在南集的日子越来越少。不是他不喜欢南集,也不是怕南集有个桂海量在找碴,而是南集不适宜他发展。

    在南集最赚钱的生意仍然是建筑业——揽工程。失去了后台就失去了工程,有钱铺路也不行,因为大家都知道用钱铺路,钱是一样的,而后台不一样,谁的后台硬就花落谁家。这就是现实,不承认不行。

    董家离开南集改行做医药生意,主攻保健药和治疗富贵病的药。他有一套销药方法,就是认准某个药厂,买断经营权,在富裕地方设立销售点或租柜台或委托销售,然后在媒体打广告。医药生意最大的成本就是广告,最大的合作者是电视台。谎话说三遍也成了真理,而医药广告是三十遍、三百遍、三千遍的播,到了人见人烦而又不知不觉上钩的地步。

    董家发了,电视台发了,药厂也发了。三缺一,就是消费者即患者亏了。

    董家的座驾最能体现“三缺一”关系——车子的牌照是药厂办的,车子的挡风玻璃上挂着××电视台采访专车,司机副座上坐着电视台广告部的小姐,后备箱是患者的资料……广告部的小姐都喜欢他,只要跟他合作就能完成全年广告任务。

    董家是个豪爽人,对女人特别大方,出手就是几千元铂金首饰。小姐得了实惠自然替他想办法省钱。打折是小儿科,赖账才是大手笔。方法很简单,就说广告效果不好,没有赚到钱。反正电视台没有权查账,盈了亏了全在于你说。董家只欠单位不欠个人,对电视台的领导、广告部主任、广告小姐这类人从不马虎……尽管欠了电视台几百万广告费,可台长却是他的好朋友……为了巩固关系,他邀请电视台一班人到南集做客,目的是显示他在南集很有市场。

    他前脚踏进南集,后脚就有人传信,说桂海量正在找他寻仇。他嗤之以鼻,根本不把桂海量放在眼里。

    桂海量得到董家回南集的消息后便把几个哥们召集一起,具体分工后马上行动。然而董家身边总有三四个人跟随,并且个个腰里插着硬家伙,特别是阿厚这个小子枪法还特别准。

    桂海量感到来硬的不行,让人到邮局把董家当月的电话费缴清,然后打印了一份董家的电话费清单,选上几个使用频率高的电话号码,打114查号台,查出对方名字后标在号码后边,再一一拨通对方电话摸清底细。

    桂海量没有想到,前任财政局长熊世昆与董家打得火热,于是决定从他身上寻找突破口。

    桂海量打通他的电话:“喂,熊老板。”

    对方迟疑一会儿,问:“请问怎么称呼?”

    “我你都忘了,我是地委办公室高秘书。”桂海量突然想到打高天泽的牌子。他还不知道高天泽到张庙乡当书记。

    然而熊世昆也是黑的,还信以为真:“哟,是你。董书记现在怎么样?”

    桂海量说:“董书记还好……他老人家怪你不去看他……怎么样,不当财政局长是不是很自由?”

    扯到了熊世昆的痛处,他骂道:“哼,桂为民那个老狗日的把咱害苦了……”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接电话的人是桂为民的儿子。至此桂海量肯定对方是熊世昆。“狗日的孙子,自己贪污还怪我老爸,看我怎么整死你……”桂海量在心里骂道。

    桂海量约他到兰都歌舞厅唱歌。

    听说唱歌,熊世昆浑身来劲。因为唱歌不叫唱歌,叫打“波”。有个段子是这样说的:唱去唱来两首歌,摸去摸来两个波,结起账来两百多,不如回家搞自摸。

    熊世昆如约来到兰都歌舞厅。

    门口有一位年轻小姐问他是不是熊世昆局长,得到证实后把他带到一间包房。

    包房里坐着一个男人和四个小姐。见他进门男的起身迎接:“熊老板,高秘书有急事不能来,让我陪您好了……我叫小朱。”即猪头。

    熊世昆显然不悦:“高秘书干什么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