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突发事故 2-第2/3页
邓中康这才意识到对老领导尊重不够、沟通不够,他想上门“负荆请罪”却没有机会,也是王嘉驹根本不给他机会。于是两人隔阂越来越深,误会越来越多,到了半公开的程度。以后是不能见面,见面就有火药味,群众有目共睹。
邓中康、王嘉驹相继来到中央巡视组下榻的紫湖宾馆。
李组长亲自为两人倒茶水。李组长是国务院某部刚刚退下来的部长,并曾当过省委书记,跟他俩也不陌生,具备当调和人的资格。
邓中康今晚的姿态很高,首先检讨自己对王嘉驹汇报不够、交流不够、尊重不够、听取意见不够,请求王嘉驹从全省工作大局出发谅解他、帮助他,捐弃前嫌重归于好。
应该说他的心是诚的,可是王嘉驹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有话要说,要把肚子里的话全掏出来……讲到激动处他还站起来。
这个动作是他当省委书记时人们从电视上看得最多的动作。
李组长见王嘉驹火药味很浓,想缓和一下气氛又怕惹他生气——不能不谨慎,早就听说过他的厉害,果然名不虚传。
邓中康对王嘉驹的批评全领了,但是有一件事必须讲清楚,那就是王嘉驹的前任秘书贪污公款一事要作说明。
贪污犯罪应该抓,王嘉驹也支持。可在办案过程中,王嘉驹发现势头不对,有人想借机寻找突破口意欲打倒他。就在这个时候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点了王嘉驹的大名。王嘉驹火了,认为这篇文章幕后有人指使。文章登出来后王嘉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他不恨这个记者而是恨死了幕后的策划者。幸亏后来中央有明确结论——王嘉驹秘书犯罪与王嘉驹本人无关,此事才算平息……
听话听音,邓中康隐约感到王嘉驹刚才的话有所指,似乎他就是那个幕后的策划者。
天地良心,他没干过这种事。
李组长说没有就好,何况老书记也没有指名道姓,只是说出来心情好受些,叫他不要放在心上。
两个人点头称是。
三个人开始聊起家常,顿时话题轻松许多,气氛也随和起来。
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是身体健康。
李组长说北京现在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只要有个好身体,抵得上一个副总理。
王嘉驹说他现在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身体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邓中康说他现在太累,真想好好休息一个星期……
三个人不知不觉聊到深夜十一点。
李组长起身送客。
邓中康有些意犹未尽。今晚数他收获最大,铲除了与老书记多年的疙瘩。起身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如果现在不跟老书记通气,恐怕日后又要发生误会。
是这回事,上午上班时江山仁省长拿着南集行署雪灾报告找邓中康,说这次南集农贸市场倒塌事故损失惨重,作为地委书记的董作为不但不及时上报,还想隐瞒事故,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邓中康想起早晨接到一个电话,举报倒塌的农贸市场建筑商是董作为的儿子。
能打进这个电话的人不会是一般人。
邓中康已收到一大摞状告董作为的信,反映最多的是董作为的儿子垄断南集建筑市场的问题。为此邓中康还找过董作为到省委谈过话,重申中纪委在建筑承包问题上的态度。董作为当面跟他表态,说回去一定教育好儿子,让儿子退出南集建筑市场……
不想问题来了,邓中康问江山仁怎么样处理此事。江山仁说虽然是儿子问题,但是老子要负责任。邓中康赞成他的观点,如果老子不当地委书记那么儿子就揽不到工程,既然儿子不想退出建筑市场那么就得动老子的位置。两人商量,决定让董作为到省委统战部担任副部长。
“这样对待作为同志不公平,”王嘉驹指着邓中康,“我问你,作为同志犯了什么错误?在农贸市场倒塌事故中他有多大责任?”
邓中康被问哑了口。
董作为是王嘉驹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并且私交甚好。王嘉驹重感情,只要跟他好上就是朋友,就从一而终,除非你被他看穿识破,不然就是终身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