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混沌之死-第3/4页



    “原来如此简单,多谢相告。至于喝凉水肚子痛,我等谨记。”

    ”可不是,你们也必须得记着,热急了的时候,切莫再喝凉水了,前些日子郎君贪凉,暴饮了一顿,疼得额头直冒白汗,缓了半日才安生,吓死我了。”

    自从能做出竹凳来,庄周便不再愿意坐在垫子上了,盘着腿真的很痛苦。有时候坐久了,腿都是麻的。

    赶着如此舒适的时刻,庄周突然想起一些故事来。

    “我这里突然又有了故事,你们可要听听?”

    两人各自前倾了身体,“又有新的故事,庄小哥真是博学,请讲。我等洗耳恭听。”

    “难得这么好的风景,还能听故事,郎君快讲,快讲。”郑氏坐在了躺椅边缘,双手扶着扶手,一双小腿在那晃啊晃。

    “咳咳,此故事为《浑沌之死》。话说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用,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古时竹简写不了几个字,一字一句都要斟酌半天,贸然讲出的故事,如果不是对学问有很深的研究,想要听懂非常困难。

    看着三人大眼瞪小眼的,庄周便又将之解释一番。

    “传说这天地间有三位神明,南海的那位叫作儵,北海的叫作忽,中央的神叫作浑沌。儵与忽经常一起在天地间游玩,遇到了浑沌,浑沌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与他们一起讲经、论道。他们各自都有很多收获。这里说明一下,浑沌原生的是一团糊糊样的东西,他长有人形,却没有五官,是个无面者。”

    “儵与忽想要报答浑沌,便对他说,“我看这人世间的人们都有七窍,眼睛用来看东西,耳朵用来听声音,鼻子可以呼吸,嘴巴可尝味道,你却什么都没有。想来是浑沌未开,有些可怜,我们可以帮你将这些窍穴开凿出来,这样你就能如同人一样,能看能听能呼吸,还能尝些不同的味道了。”

    ”于是儵与忽在浑沌头上开始凿这些窍穴,每天凿一个,七天后,终于为浑沌凿好了七个窍穴,只是就在完工的时候,浑沌死掉了。”

    “果然神异,儵与忽是为了帮助浑沌,可浑沌怎么就死了呢。”邓林不解地问向庄周。他与许放或者曾经见识过巫毒之术,对于未知的事物既恐惧,又向往。

    只是此时许放沉寂在神仙飘四游方的传说里,暗自思考着,这儵忽与浑沌是哪里的神明呢。

    郑氏歪着脑袋看向郎君,“对呀,为什么呢,明明儵与忽是在助人为乐,却造成了不好的效果。浑沌死得有些可怜了。”

    庄周清了清嗓子解释道“这里要明白浑沌是什么东西。浑沌一炁,浑沌一体,它是天地间最初的模样,无色无相,不偏不倚。所以他待儵与忽完全是出于本心。”

    “儵与忽以已之所好,以为有其形,则必有其义,相助浑沌开凿七窍品味人间,岂不知浑沌本归于源,任何改造都会打破原有的形态。他们以为的善举,于“源”来说恰恰是毁灭的开端。就像各国的君侯,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想要以个人微薄之力扭转乾坤,建设人间乐土,进而四处征伐,统御诸国。可谁知正是这所谓的“善心”与“好意”,才将世间弄得一团糟。”

    “连年征伐,将好好的壮劳力逼去打仗,不名一文的死在他国疆土,致使民间耕者渐少,妇孺老弱辛苦求生,这是犯了天大的罪过啊。”

    以故事推演到国事,庄周的想法确实很跳脱,但又合乎实际。

    对许放,邓林两人讲这个故事,纯粹是一时兴起。庄周脑子里很多故事都不知道从哪里出来的,或者只能归咎于梦中。又或者来源于老子的《五千言》,他那念头其始是无,是炁,由浑沌生原初,既而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