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 1-第2/2页
在参与伪造假手续的企业里,大多是外省企业,其中不乏外资企业,因时间关系来不及补办或者更正手续而被迫造假,但不排除有部分人属于其他原因的伪造。但不论何种原因,这样出来的手续肯定不合法。据举报者说,当天中午参与企业造假的企业就不下上百家,从我们现场目击的火爆场面看,这个数字没有夸张。
9月20日中午12时前,这些伪造的手续将全部递交到××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联席会议办公室。如果能蒙混过相关工作人员,那就将和其他正规手续一起参与本次竞标。这对本次招标活动的讽刺意义是非凡的,如此严肃的一场招标工作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家企业在使用假手续。
由于《××报》将跟踪报道本次事件,相信相关工作人员将在今天严格审查手续,但查出来以后怎么办?造假企业全部废标,还是网开一面,允许他们重新补报资料,还是参考高考舞弊案,在发现大规模造假后全部作废,重新开始招标工作?
该帖列举了部分参与造假的企业名单,并表示,其他企业名单已移交《××报》记者,敬请广大读者和新闻媒体关注此事件,以维护本次招标工作的严肃性和公平性。
举报者显然有备而来,此前和记者一起取证后报了警,该报社欲将此事件作为独家新闻在第二天上头版,并请求举报者不要再向其他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由于该报在全国都是有影响力的大报,举报者出于信任,没有再通知其他媒体到现场。
第二天,《××报》以《标书上复印店兼“盖”假公章协助医药公司代表造假的复印店遭警方查处》为题在C08版仅做了小篇幅报道,全文如下:
本报讯:昨天上午,××路与××路交叉口西约50米的兴源复印店内突然生意兴隆,原来许多参加××省医药招投标的代表,由于所带的标书缺乏印章,为了图方便,都到这家复印店造假,“加盖”公司印章。
昨天上午,有市民反映,部分参加××省医药招投标的代表,到××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联席会议办公室对面的兴源复印店内“加盖”假印章。
上午11时,记者走进兴源复印店,看到数家医药公司的代表正等待复印店员工通过电脑“加盖”印章。记者以需加盖假印章为名,对复印店一员工说:“想做3个假印章,盖在3张材料上。”“3张15元。保证效果,基本上都能过关。”女员工说:“要是原件不好,印章做出来会成紫色,效果不好。”女员工补充说:“今天打(印章)一天了,基本都可以。”
“上午改了许多,记不清有多少人。”女员工笑着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