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格局与信仰(求收藏、追读、票票、打赏)



    下午,宰相孙山宝和太尉蔡汝泽一并与族老们再行议事。

    “老头们,要我说,你们已经老了就不要再出来理事了,都交给我就行了。我是大汉的太尉,我会带着蔡家成为与国同休的勋贵。

    你们干脆靠边站,你们那一套连我蔡家这个土司长官都未必能长长久久地保有。”

    “你个混账东西!与国同修算个屁啊!老赵家的大宋,不可一世的大元,当年多牛气?现在呢?到哪儿去了?

    我们一直在这儿!就是他老朱家的大明没了,我们还得在这儿!”

    这就是这些族老们思考的应对话术,不是单纯的为了反对而反对,已经算是有理有据。

    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个族老说的是对的,他们蔡家是当地大族,不仅仅是靠着官位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人口多啊。

    这里大多数人都姓蔡。

    虽然在刘宇前生,老朱家的大明亡了过后,在大清朝他们也没能把世官给传下去,但是他们还是在当地保有着影响力。

    甚至于在建国后,老街蔡家的人在七十多年的岁月里当了五十年左右的村支书。

    不过,太尉蔡汝泽显然对他们的回答瞧不上眼,用轻蔑的口吻回话道:

    “就这?你们能不能不要这么目光短浅,不要就只有噶小的一点眼界,格局小了。”

    “你妈的,你给爷爷我来个格局大点的!”

    这还真可能是蔡汝泽的爷爷,可能是二爷?三爷?

    “好,我就给爷爷你来个格局大点儿的!”

    这个“爷爷”听起来好像有一语双关的妙用。

    一旁的宰相孙山宝见着蔡汝泽舌战群老的模样,虽然在表面上毫无波澜,但是实际上孙山宝在内心深处饱受震撼:

    “这叫议事?这叫商谈?我看破人心的本事好像毫无用武之地。

    这情绪都直接明摆着了,这需要我来看?傻子都看的出来。”

    确实是不需要孙山宝来看破人心,这一眼看去,现场是唾沫横飞、满口“爷爷”。

    “爷爷你听着了,王侯将相虽死,却还是公卿世家!

    你看那些高官大官,翻翻族谱,少得了跟王侯将相们千丝万缕的联系?

    发迹还得看根迹!”

    蔡汝泽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推翻一个旧时代,开辟一个新时代,但新时代的大船上绝对少不了旧时代的人上船。

    旧时代的王侯将相们是旧时拥有资源最多的人,眼界能力未必最佳,但是实力一定不弱。

    新时代的大船未扬帆起航之前需要他们,他们也自然可以免于灾难,摇身变公卿。

    蔡汝泽面对众族老,丝毫不落下风,把嗓门儿声一提再提,对面的族老们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喊不过。

    这波是属实是欺负老年人,不讲武德了。

    “只要咱们成了王侯,使劲生!使劲让他们读书,让他们习武,我们就亡不了!

    六百年土官怎么比得上三百年王侯?

    我们的土官一旦没了,日后最多做个一村一乡之保长甲长。要是王侯没了,只要后代儿孙没笨到家,没被灭门,少不了富贵!保长甲长那是最低保底!

    你们能不能有点脑子!”

    太尉此言都把大汉灭亡后的后路想好了,嗯很有远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