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讲武堂



    “将星璀璨,源源不绝?”

    李九江强忍住笑意,疑惑的看着兴奋的朱棣:

    “殿下你在说什么呀?”

    朱棣急的不行,王之蔑视再度启动:

    “哎呀,你这都不懂吗?”

    李九江自然无语,到底是谁不懂呢?

    “殿下你什么都没说,突然没头没尾的一句话,我怎么可能懂?”

    朱棣闻言,赶忙把自己的椅子搬过来放在李九江边上,然后坐上去耐着性子解释道:

    “就是你刚才那句话,大本堂为什么不能习武呢?九江,你这句话说的太好了,令本王是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呐!”

    说到这,朱棣回头看了一眼大本堂的兄弟们,见众人都没听他说话,才放下心来,小声再度道:

    “你想呀九江,如果,我朝能有一个机构,像大本堂或者国子监那样,教人习武知兵,那么我朝的武将,不就是源源不绝吗?”

    李九江眉毛一挑,装作恍然大悟:

    “哦,殿下是说,武举人?”

    “不,武举人太片面了。”

    朱棣摇了摇头:

    “这带兵打仗,还是要看战场,像赵括那样只会纸上谈兵的家伙,用了还不如不用,但正因为此,才要广泛。就像打渔,咱们先撒下去几网,刨去那些臭鱼烂虾,总能逮到几条大鱼吧。可武举人呢,考上的终归是少数,就是那些少数,也直接在军中任了职,这怎么能行呢?”

    李九江深深的看着朱棣,继续佯装不解:

    “所以呢?”

    “先学习,然后放到战场上考核!”

    朱棣毫不犹豫道:

    “是金子总会发光,不是的,终会死在战场上,但关键是,我们已经提前知道这个人了。”

    李九江心中一凛,他只是提了一句,朱棣却已经想到了这一层,不愧是大明的太宗文皇帝呢。

    而朱棣这边,见李九江不言语,还以为他没听懂,赶忙解释道:

    “再给你举个例子吧,汉初三杰里的韩信知道吧?厉害不厉害?可再厉害,当初也只是项羽麾下的一个执戟郎。但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为什么?因为他遇到了一个人,三杰之首的萧何,但要是没遇到呢?只能说怀才不遇的一生喽。”

    “既如此,我们就先当萧何,那些来习武知兵的学子,肯定要记录在案,之后放在战场上去优胜劣汰,那么当他展现了本事,我们就能及时得知他是真正的千里马,如此,金子才不会被埋没!”

    李九江眸光一闪,捏着下巴,故意假装思考,然后问出问题:

    “也就是说,不管那些学子成绩有多好,将来到了战场上,还是要从一个小兵做起,那么他们来学习干嘛?”

    朱棣自得一笑:

    “习得文武艺,授予帝王家,我们要做的,是让那些想要学习的人有一个习武的地方。额,当然,我不是说我朝不好,可即便是古往今来的盛世,也有吃不饱饭的人家。”

    “而我们的这个机构,再不济也管饭,对于你我这样的人而言,自是不缺一顿饭,可对那些寒门子弟而言,就不一样了。总而言之一句话,想来的人终会来,不想来的人硬拉也没用。”

    “至于将来到了战场上,我们先打头,你是曹国公长子,我是大明的亲王,可即便如此,我们也是从一个小兵做起,其他人看在眼里,还能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