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矿难惊魂-第3/4页





    冒顶事故造成4死6伤的悲剧,整个矿区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中。事故调查结果,从掌握的情况初步分析判断,由于巷道的支架不牢固,顶板大面积悬露,受当班采力的影响,巷顶层突然大范围垮落,从而酿成了这个悲剧。而要害原因就是曹建国小窑矿的民工疯狂盗拆支柱支架。

    李开富连夜主持召开了事故分析处理碰头会,指令:统一思想,**消息,把事故影响降到最低;把责任归结于地理条件复杂所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上1死1伤。并且再三重申,如果有谁胡说八道,破坏大局的稳定,严惩不贷。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曹建国立即通知老谢,将小窑矿与永宁矿接通的巷道炸垮,消除罪证。同时,组织人力和运力,连夜将偷盗来的废旧钢铁和坑木全部转移。

    从已掌握的情况来看,这起事故背后隐藏着一个经济要案。种种迹象表明,永宁矿发生的冒顶事故另有起因,其中牵涉一个错综复杂的家族经济犯罪案。一个一无所长的煤矿瓦检工,短短几年里,一跃成为身家过千万的老板,叱咤风云,CAO控着当地的煤炭市场,这很让人费解。是非黑白,尽管民间流传着的许多版本不足以为信,但即使空穴来风,也未必无因。公安局长孙湘龙布置暗中调查。

    段红倩跟刘子翔在一次聊天中,听说认识一个叫袁威武的人,在曹建国的小窑煤矿做事,就一定要他带自己去找这个人。没办法,抽个空,刘子翔带她去了。

    四周是疮痍满目,河边的树枝草梗上耸拉着大水过后遗留的塑料袋,五颜六色,临风飘摇,曾经青翠葱郁、生机盎然的葡萄园,如今已是颓废、荒芜的一片:一排排或歪或卧的水泥柱上,缠绕着瘦骨嶙嶙的葡萄藤,无实无叶,在初秋的阳光下七零八落、破败不堪。秋天,本来是属于收获的季节,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却让袁家模的家境陷入风雨飘摇之地,除了焦虑和痛心,就没有其他可收获的了。

    段红倩和另一名同事在袁家向袁威武问话,刘子翔和袁威武的父亲袁家模俩人站在河边的一棵苦楝树下,咸咸淡淡地拉扯家常。

    “损失有多大?”刘子翔指着葡萄园问。

    “刚刚收了两成葡萄,才卖了4000多块钱,其他的都被水冲了。房子还好,没垮,但家电和家具都被水泡坏了,还有养的鸡鸭,算起来,损失有七八万吧。”袁家模哭丧着脸,说话有气无力,“店子也开不成了。要不然,我也不会同意儿子去下井挖煤的。”“政府给了救济吧?”“救济救济,只能救急不能救穷啊!”袁家模转念不安地问,“刘站长,我儿子没犯什么事吧?”“公安的人只是来了解一些情况,跟他没多大关系。你儿子是个老实人,不会有事的。”刘子翔看着河面,一个浪追逐着另一个浪,一滴水拥抱另一滴水,它们只是相视片刻就破碎了。河床深处,沉沦着浑身是伤的石头。

    段红倩从袁威武口中得到一个重要线索,曹建国把从永宁矿偷盗的废旧钢铁都卖给了县里一个叫邓步方的“破烂王”。段红倩根据袁威武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收购废旧钢铁的“破烂王”邓步方。这个以一副担子走家串户收破烂起家,如今已拥有多家收购店、身家过百万的“破烂王”,经不住几番审讯,便把情况全部说了出来,还交出了一份收购清单。

    有个著名学者说的一段话让曹建国感同身受:“腐败是否有理?既然掌握公共权力进行公益决策的人不肯轻易放弃和交出他们的权力,而改革又不能从其手中强夺,就只能通过腐败与贿赂的钱权交易的方法进行购买。改革要利用腐败和贿赂,以便减少权力转移和再分配的障碍。腐败和贿赂成为权力和利益转移及再分配的一个可行的途径和桥梁,是改革过程中得以顺利进行的润滑剂。在这方面的花费,实际上是走向市场经济的买路钱,构成改革的成本费。”一切都在掌握中进行。永宁矿难的原因被掩盖了。权力真是鬼斧神工的玩意儿!曹建国感慨万千。

    晚上,他在县城一家豪华酒店宴请公检法的朋友。酒桌上,在一番客气话后,曹建国先是祝大家身体健康,接着祝大家前程似锦,再是祝大家财运亨通。三杯酒下肚,气氛渐渐活跃起来,宾主双方不外乎是“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tian一tian,感情厚喝不够,感情铁喝出血”、“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那一套劝酒辞,你来我往,煞是热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