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意外的碰壁 1



    陈羽凡和谷云波开始调查的第一天就接连碰壁,他们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被客气地撵出家门……周兆麟把尚云清从省委党校提前召回来,要做什么呢?

    陈羽凡和谷云波按照陈梓良留下的那封信上签名的顺序,想首先拜访原曲唐县委宣传部长郑文藻。他们猜测,那封信大概就出于郑文藻的手笔,据说他在位的时候就是曲唐县委有名的笔杆子。正因为他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他才从宣传部的一个普通科员当上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郑文藻住在曲唐县的老城区。

    曲唐县是一个有着近八十万人口的山区大县,曲唐县城则是一个有着二十五万人口的大县城。由于曲唐盛产优质无烟煤,全国许多大火力发电厂都在曲唐县设有办事机构。所以,虽然曲唐地处山区,但县城并不闭塞。相反,这里也同平川许多发达的城市一样繁华喧嚣、灯红酒绿。匆匆走过街头的人西装革履、南腔北调,使这座县城显得忙碌而又奢华。尤其是去年,一条经过曲唐通往省外的高速公路开通,更增添了曲唐的活力。这条高速公路像一条巨大的传送带,把曲唐的煤炭从井口直接送到全国各大电厂的炉膛里。每天运煤的大型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快地穿梭,把曲唐县的山一点儿一点儿地掏空,再一点儿一点儿地运走。乌黑的煤炭换回来的是数不清的“真金白银”,这些“真金白银”大多堆放在县城的那些高楼大厦里。而高楼大厦大多集中在曲唐县城的新城区。

    曲唐县城分为老城区和新城区,新老城区之间隔着一条河。河北面是新城区,河南面是老城区。

    把曲唐县城一分为二的那条河是贯穿全省南北的那条大河的支流,名字叫做威水河。原先清凌凌的威水河里早已经没有了水,只是在下大雨的时候山洪爆发,河里才会重现昔日水流的景象。但那水已经不再是清凌凌的、能看见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游来游去的那种,而是泥沙俱下,浑浊不堪,让人看了眼晕。前年开春的时候,陈梓良设法筹资了三个亿,计划把经过县城的一段河改造成一个滨河公园,现在这项惠及曲唐二十五万居民的民生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拟议中占地十万平方米的北城区文化娱乐中心及涌泉广场项目也已经敲定,工程现正准备招标;南城区老城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已经通过了上级城建部门的审批,马上就可以付诸实施……而这些工程都是在陈梓良的主持下进行的。但陈梓良不久前却扔下这些工程驾鹤西去。

    谷云波驾着他的别克凯越轿车,载着陈羽凡正通过威水河上那座宽阔漂亮的桥由新城区去往老城区。这座很有现代气息的大桥是陈梓良一手策划并亲自主持的滨河公园工程的组成部分。

    下了威水河大桥就进入了老城区。相对于新城区宽阔的街道和高大的楼宇,老城区狭窄的街巷和低矮的房舍就显得有些苍凉。

    陈羽凡和谷云波对老县城并不陌生,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郑文藻所住的兴隆街。他们一路打听,终于问清了郑文藻家的住址。

    这是一座独门小院,黑铁皮大门紧紧地关闭着。

    “咚咚咚!”谷云波举手敲响了郑文藻家的门,立刻就从门里传出一阵阵狗叫声。好一会儿,门终于被打开,门里站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老人虽然消瘦,但看上去还很硬朗,他一只手拿着一张报纸,另一只手拿着一副老花镜,看样子他正在读报。老人的后面跟着一条不太高大但好像很凶猛的黄毛狗。那条狗很像一头狮子,脖子里又长又浓的毛竖起来,不停地向谷云波和陈羽凡狂叫着示威。老人对狗呵斥了一声,那条看似很凶猛的狗便摇着尾巴安静地卧在老人的脚边,警惕地望着门外这两个年轻的陌生人。

    “你们找谁?”老人问。

    “我们找郑文藻郑部长。”谷云波说。

    “我就是郑文藻,但我不是部长,是布衣百姓!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啊?”老人又问。

    “我们有点事想向您请教,能进去说话吗?”谷云波说。

    “我是不是应该知道你们是谁呀?”郑文藻说话很客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