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大唐军人的正义



    李二皱眉道:“这样的话,就会让官员们失去对军队的控制,到时候,他们就会陷入一片慌乱之中。”

    “不!”李天命惊呼一声。

    李诚凡道:“一个是平民的权力。”

    “是吗?什么?”

    “涉及到国际事务。”

    “此话怎讲?”

    “这就是大唐出征的权力。”

    “嘶——!”一声凄厉的惨叫响起。

    李二还是头一次听到“外事”这个词,不过李诚凡三言两语就让他感觉到了一股杀气。

    在谈判中看似鸡肋,但在实际应用中,绝对是一件强大的武器。

    比如,军方要进攻一个国家,政府认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但如果涉及到军事上的权力,军方就会老老实实的回去。一个将军,要什么军功?哈哈,我们的官员说不行。

    若是说训练权力仅仅是让平民掌握了军人素质的优劣,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控制性。

    所以,“与外交关系”是一柄悬挂在军官头上的利刃,要拿到军功,就得听官员的话,不然,就算你毁了整个世界,也没有任何意义。

    这两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作用,说白了就是一种政治和军事上的均衡,最关键的就是权力的分配,谁有权力。

    但无论如何,这两个办法都能让文武双全,让皇帝拥有绝对的掌控力,不至于让大臣们调动兵马。

    这两个办法一出来,李二的历史局限顿时被打破,束缚着他的双手和双腿都有了用武之地,和李诚凡聊了几句,他立即明白了权力划分的优势,根本不需要李诚凡的指点,他的肚子里已经有了七八个想法。

    李诚凡不知道李二会怎么做,也不知道他会怎么改进。

    只是当晚,李二将大唐所有的重臣,包括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翟长孙,全部都召集了起来,甚至就算是正在开采煤炭的程咬金,也接到了李二的命令,要他尽快返回。

    接下来,就是七、八日的争执和退让,就像程咬金回到战场之后,两仪殿内又打了好几场,最后,李二终于想通了,打算在新年的时候,在朝堂之上,发布一道圣旨。

    无论圣旨中的内容是什么,李诚凡都能想象得到,从古至今,大唐李二统治的那个年代,文人墨客不再对武将发号施令,武将们也不再叫嚣着要杀人。

    李诚凡没有注意到更多的细节,比起那些大唐的最高层的官员,他只是一个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的人,他只是一个在政坛上摸爬滚打的菜鸟,出了一些馊主意,但要说到运用,恐怕没有一个知府能做得出来。

    渭水岸边的巨型钢铁工厂,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大量的粮食,大量的新型农用器具被制造了起来,再加上训练有素的士兵,就像是一支蝗灾军团,大量的庄稼被收割。

    与飞蝗不同,粮食并不会被吃掉,而是被送到了人们早就准备好的粮库中。

    在《大唐皇家仙报》、《学院杂谈》等媒体的炮火下,大唐民众终于明白,那些在田地上帮忙收割庄稼的士兵,并不是为了抢夺他们的粮草,他们更像是在保护自己的士兵。

    那两个被李二申训的记者头目都快哭了,他们从自己的办公室走了出去,带着纸笔和本子,冲到了前线,开始了他们的工作,巴之恨不得将他们的事迹全部翻个底朝天。

    但他们所能看见的,也不过是零零碎碎的一小部分而已。

    接受了指导者教育的军人,远不是旧时代的军人能比的,他们脸上的慈祥之色,就像是秋天的泉水,在平民们的心中流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