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3页





    做了这些铺垫,我悄悄问小田:“我妻子冯玉珍,你认识吗?”

    小田眼睛不正面瞧着我,只是说:“见过。”

    “是呀是呀,一定见过。临湖市就这么大点的地方,老早这里的民谣说,小小临湖县,三家豆腐店。县长放个屁,全城都听见!嘿嘿嘿嘿……”

    我说了这句民谣,小田脸上闪过一丝笑容,大概他也知道这句话。

    我抱着一线希望问:“冯玉珍来过这里?”

    小田脑袋动了一下,我也不知他意思是“来过”还是“没来过”,也许他想告诉我,但又不敢。我下定决心,说:“你能不能告诉她,说我住在这里,生活上需要一些物品,请她给我送过来?”

    “什么?”这回,小田把眼睛朝向我,盯着我说,“上回金处长不是很明白地说了吗,你生活上需要什么东西,只管提出来,只要真是需要,我们会帮你去办理。”

    他这话就有些戗了,我操!

    好,冯玉珍的事我不提。我又问:“他们(我用手指指卫生间)上我家里去了吗?”

    小田目光转向卫生间,说:“我们没参加这些工作。”

    他这句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年纪轻轻的,跟我玩起外交辞令来了!我忿忿地想。

    没想到小田这么个小科长还这么难缠,油腔滑调一点也不实诚。我的部下要敢跟我这个样子,老子早一脚把他踢出门去了!市府办那几个主任,在我面前没一个敢像小田这副卵样子,我问什么他们得立马给我讲清楚,不然我会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特别是分管接待的那个杨小伟副主任,每次见了我跟我说话那态度,那才是十二分的谄媚,连我听了有时身上都起鸡皮疙瘩。问他什么,他都会毫无隐瞒一五一十地当众讲,还口口声声“跟首长汇报”。

    可眼前这个小田,这样跟我装聋作哑,今儿想跟他套近乎,看来没门了。

    范处从卫生间出来,用纸巾揩着手,揩完手的纸巾已经皱皱巴巴,他把纸巾捏作一团,眼睛朝茶几边上那只塑料垃圾桶瞄了一瞄,然后扔过去,“噗”的一声,那团纸巾准确落入垃圾桶里,他满意地笑了一笑。

    “怎么,想通了没有,要不要跟我们再说点什么?”范处眼睛里露出猫对待老鼠的那种眼光,让我心里顿生反感。

    转而一想,既然你要我再说点什么,我何不就这个机会好好把我对临湖人民所作的贡献宣传宣传?类似的话我前面说过了,说过了就不能再说一遍?处在这个时候,我自己不说谁会替我来说?我反复说这些,不光是表功的意思,也是让纪委同志们知道,我秦小集,在临湖市的经济发展方面,至少是个功臣。我个人也许有某些缺点错误,但我自己给自己作小结的话,我认为是瑕不掩瑜,功大于过。吃一点喝一点,用一点拿一点,算得了什么?你们何必要那么认真?要真那么认真,工作没法干的,你们这些长期干机关工作的同志没有处于经济发展主战场,不在经济建设第一线,根本不懂这些。把廉政的事抓得那么紧,看得那么重,你们根本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嘛!

    不说这些也罢。他们根本不懂经济工作,跟他们说也说不明白。

    于是我说:“还要我说点什么?我说了你们可别不爱听。我自己在临湖的工作业绩,不说‘辉煌’两个字,至少也是丰硕或丰富的。假如你让我细数家珍的话,嘿嘿,我讲个三天三夜也有得讲!

    “你们听说过临湖大道吧?就是市区里最宽敞的那条路。为什么修那么宽?那就要说到我的建议和功劳。

    “我有什么功劳?范处你别急,我会慢慢说给你听;还有小田,你虽然亲眼见证过临湖大道的修建,可是你并不知道这里面的背景。

    “什么背景啊?是这样的——

    “当初修建临湖大道的时候,市里讨论这条路怎么修。有人这样建议那样提议,在我眼里都显得小家子气,缺乏建设现代城市的气魄。我当时说,别看我们这儿地方小,可是要有长远眼光。我们这些人在这里恐怕只能干二三十年,但我们要给后人留下有里程碑式的东西。人家北京,国际化大都市,靠什么体现?一条十里长安街就体现了。而且听说长安街经过改革开放这么些年的建设,已经延伸到上百里,最宽处120米。我们临湖,干事业就要取法最出色的,我觉得我们的临湖大道可以修个五六十里,宽度甚至可以超过长安街,搞它个150米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