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我的一点儿心思被他们看得很透,这让我闪过一丝尴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形成了这样一种潜意识,就是但凡职务比我低的、工作岗位比我次要的(像那些干党务和群团工作的就属于此类),不说智商吧,他们的阅历、经验、手腕和个性,都不如我们这种在经济主战场摸爬滚打冲冲杀杀拼搏出来的人丰富、老练、扎实和硬朗。那些搞党群的,玩的是太极,我们玩的才是真刀真枪。
为什么把经济一线称作“主战场”呢,这可是有道理的。搞经济,凭我的经验,真是和打仗一样,除了不流血以外,没有太大区别。一样的刀光剑影,一样的硝烟弥漫,甚至一样的你死我活。那些跟我接触的商人和老板,他们平时相聚称兄道弟、言笑晏晏,背后却相互拆台捅刀子,我见得不少。而我们这些人也是一样,地区之间拼抢招商引资资源、同僚之间争权力比政绩、向上面争项目要拨款……既要运用中国传统的政治博弈技巧,又要将商业运作的种种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我讲这个话你们一定能领悟的,政治博弈和商业运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它的效益更高,但操作起来的难度系数也更大,这是在任何高等学府都学不到的知识,只有在实践当中才能接触、了解和掌握。掌握得娴熟了,自然会在其中如鱼得水;也有人天生就不善此道,学不会也教不会,这样的人你跟他谈政治、谈商战、谈利益博弈,都如同对牛弹琴。对于党务系统的干部,我不是小觑他们,他们基本都属于这一类的品种,很多社会生活里的玄机,他们难以参透,也难以晓喻。
而那些职务低于我的人,老是埋怨自己没有遇上机遇,运气不佳,缺少背景——这是为他们自己的低智商和低能力找借口。我出道时的背景比任何人都要差,我的机遇和运气也并不比别人好多少,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还是看个人素质,看你是否能适应你面对的形势。还是达尔文说的话对:适者生存。反过来说,不适应者被淘汰是再正常不过的现实,没有什么好推卸的。
对于纪委干部,说实在的,我过去并不怎么接触,王智清这个人,在市级班子成员中,尽管人显得很宽厚,待人也谦和,但我却一直以为他过于装腔作势,走到哪里都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干吗呢这是,在今天这个一切商业化、一切向钱看的年代,有必要这么做作吗!
我甚至认为他们这些党务干部,连思维习惯和话语表述方式都离不开本本,离不开条规约束,总之跟他们打交道是既无趣又无味,除非无奈,我一般是不主动跟他们来往的。但此刻,我发现我过去的观念是存在误差的。
今天这位室主任(他姓艾,他的手下都叫他艾主任,我起初一直端着副市长的架子,他不称呼我的头衔,我也不愿称他“艾主任”,但很快,我不知不觉就被他的手下“同化”,他依旧不称呼我的职务,但我却口口声声叫开“艾主任”了),话语不是很多,但每次讲话,都言简意赅,不管我把话题扯到多么远,他总是在必要的时候,只用那么一两句话,就把我扯远了的话头给拽回来。他讲话的语气其实并不严厉,倒是有些温和,甚至有些亲切,但好像老是捣到我的心窝上。我很快发现,他(包括他手下的这些人)并不只是光会背政治条文的一介书生,而是有着挺丰富的“********经验”。
他指责我在和他们玩捉迷藏,这可让我有些委屈。我讲的那么多话,哪一点儿不是事实?你们不爱听,那我就不讲,免得你们给我扣帽子。
你们问我的收入多少,我说,我的工资表是从来不看的,我记不得具体是多少。
“工资基本不动哈——”那位年轻的纪委干部这么说,语气里明显带着讥讽。
他这是引用了一个段子里的一句话。我在和哥们儿以及亲密属下一块儿喝酒的时候,喜欢听段子说段子,我记得那个段子是这样的:
工资基本不动,
老婆基本不碰,
烟酒基本靠送,
公车基本私用。
有人甚至戏谑地称之为“四项基本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