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结果分析(上)-第2/2页



    秦教授见了这些数据之后,算是对接下来面对境况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于是当下也不废话,直接运行数据解析软件,开始解析第一次实验的原始数据。

    解析数据之后,三人合作进行分析,初步得到了如下结果:

    投入到第一次生境模拟中的样本共计16种,出现变化的有1、2、5、7号样本。

    1号样本的巨型化趋势,在后续的演化中以失败告终,根据解析出的原始数据,其失败的原因也很清楚:湿地生态系统内的大气含氧量、能源和物资供给均不支持。而诱导其产生巨型化的原因,则是其曾摄取了部分天元须鲸的基因片段。

    2号样本出现了大脑扩容的趋势,在后续的演化中成功演化成了另一类的智慧生物,这与上官言在初次阵地防御战中,观察到的类似指挥型的嗜血生物的表现相一致,而其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也很简单,该样本中的基因以人类基因为主导。

    5号样本出现的骨甲化,在后续的演化中骨甲进一步的金属质化,使其成为了一种重装单位,诱导其产生如此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多种披甲生物基因的共同作用;第二,湿地附近存在有大型金属矿藏,有物质基础。另外还有一个待证实的猜测:来自人类的强大热武器的严重威胁,有生存压力。

    7号样本生长出了翼手,在后续的演化中则更进一步,成长为了空中霸主,并能释放高压电击,其产生如此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7号样本本身就是飞鼠与蝠类的嵌合体;第二,摄取了部分电鹞和电鳗类生物的基因;第三,湿地生态系统中有太多的鸟类栖息,进一步推动了7号样本向空中发展的趋势。

    另外5、7号样本在演化的最终阶段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智力提升,目前猜测这应该是趋同演化所导致的结果。

    单从这份分析结果看,我们不难发现,嗜血生物也在向着分工合作的方向发展,也许不远的未来,人类就没办法用科技优势压着它们打了,战争也会变得更加的艰难和激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