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大家韩愈第三次落榜,出走长安



    大唐危难,白居易却没有身处安逸之中,他一天到晚都在用功读书。

    白居易读书不能说是很认真,只能说是刻苦到变态。

    从早到晚刻苦攻读,以至于手肘磨破了,口腔溃疡了,眼睛近视了,甚至头发有些花白。

    这也难怪他后来在给元稹的信中说。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与元九书》)

    现在都提倡劳逸结合,只是这白居易偏要发扬衡水精神,读不死就往死里读。

    这不,18岁时他便读书累倒,生了场大病。

    更要命的是这一年由于其父收入低微,再也无法支持其在长安的开支。

    白居易也不得不陷入独自漂泊的境况。

    等到病好了一些,白居易便退了那间破屋。

    他决意回家,没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是着急见那心慕之人啊。

    当白居易站在城外回望长安时,感觉这几年犹如白驹过隙,来去匆匆。

    今日一走,何日才能回来呢?

    白居易一脸沧桑的自言自语道。

    “很快便会回来的。”

    是吗?希望那时候他能住上一间好点的屋子吧。

    同年,像白居易一样西漂失败的人还有后来的文坛大家韩愈。

    他也曾如此回望长安城,这是他第三次科考失败,但他显然是不会就此放弃的。

    韩愈的祖上并不是什么名门,只有一个叔父韩会卿还算出名。

    韩愈出生于安史之乱之中,那时盛唐早已不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纷纷上演。

    乱世之中,他的家庭也很不幸,刚出生不久,母亲死了(一说改嫁)。

    3岁的时候,父亲死了,更悲惨的是,12岁那年,他唯一活下来的亲哥哥韩会被贬谪广东不久也死了。

    \t韩会是何许人?

    \t论文学才华,只一篇《文衡》就搅得京城“洛阳纸贵”。

    论经济见识,常以王佐自诩,被世人称为“四夔”之首。

    \t有这样的哥哥养育韩愈,命运好像也不至于悲惨一说。

    \t但无奈祸福有命,韩会正值大好青春年华,就横遭贬谪,流放至韶州。

    \t才华横溢的他,也因此心中积郁。

    再加之,蛮荒之地,瘟病肆虐、缺衣少食,韩会不过两年光景,就染上了重疾。

    仅苟延数日,便客死他乡。

    韩会死后,他的妻子实在不忍丈夫成为孤魂野鬼。

    当即做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千里护灵,她要让丈夫魂归故里,落叶归根。

    \t不少人都劝之就地安葬,却始终没能撼动这位勇敢女人的决心。

    \t她稍加打理,就背着年幼的小姑,拉着幼子老成,带着弱弟韩愈上路了。

    \t一路上,跋山涉水,她一身缟素,不悲不泣,应对了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困苦。

    \t看着嫂嫂眼神坚定的样子,韩愈的内心,也悄然埋下了一粒生而顽强的种子。

    嫂子是个善良的女人,非但不嫌弃这个拖油瓶,还将他和亲生儿子韩老成一视同仁,一起养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