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阳明先生



    “哈哈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声音从大殿外传了进来。

    朱厚照抬眼望去,只见一个熟悉的人影逆光走了进来。

    “我儿好志向!汉代有文景之治、汉武之兴,希望我儿能重现大明盛世,如太宗之时!”朱佑樘满脸的高兴,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满意。

    “臣请陛下安。”刘健见到皇帝,打完招呼就躬身退了两步。

    朱佑樘笑着虚扶了一下,“刘师免礼。”

    “父皇。”朱厚照有点意外,平日里老爹从不来东宫,任由自己茁壮成长。

    今天怎么来突袭检查了?

    朱佑樘看出了儿子眼中的疑惑,解释道:“朕刚下了早朝,想同你说说昨晚之事。”

    刘健是个精明的小老头,一看皇帝要和太子说事儿,直接告退了。

    等他走后,朱佑樘从贺能手里接过几份奏疏,交给儿子,一脸严肃的说道:“昨晚刘家被抄,无数的奏疏也随之送进了皇宫,看得为父一阵头疼。我挑了几份,你看看。”

    朱厚照知道,老爹这是不想一个人糟心,想分摊点玉玉。

    “是。”

    这次没法逃了,朱厚照老老实实的接过奏疏。

    上次那些弹劾自己的奏疏,一眼都没看就被自己一把火烧了。看来这事被老爹知道了。

    朱厚照翻看了一下手中的奏疏,突然看到其中一份上有一个很眼熟的名字——王守仁,顿时愣住了。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

    眼熟得不能再眼熟了!

    王守仁的才能很多,但是最出名的有两个,一个是他的阳明心学,一个是他的军事才能。

    “此人去年刚考中进士,”朱佑樘见儿子对着这份奏疏发呆,继续说道:“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

    朱厚照愣了下,这家伙是得罪什么人了吗?

    举南宫第二,结果只得了一个二甲第七,这是彻底给弄出了翰林院。

    大明官场一直有“非翰林不得入阁”的说法,这直接断绝了王守仁以后入阁的可能。

    “朝廷安排他给前威宁伯王越治丧,他回朝后就上了一份奏疏。喏,就你手里那份。”朱佑樘自顾自的给自己倒了杯水。

    刘瑾原本想去倒水,结果被贺能悄悄拉了一下。两人索性猫角落当自个儿不存在。

    “王越?”朱厚照看了一眼刘瑾。

    王越的前半生极其顺利,读书,一路中第,金榜题名,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首次授官就做了御史,起点相当之高。

    后来投笔从戎,以文人之资竟然在北边如入无人之境,以文臣封爵。这在大明可是只有绝无仅有的三例。

    而王守仁,是第三位。

    王越在大明名气特别大,成化皇帝评价他:“计武烈,不减汉朝之卫霍(卫青、霍去病);论文事,无惭宋室之范韩(范仲淹、韩琦)。”

    各路名臣将相对王越很是推崇,王守仁就是他的迷弟。王守仁替王越治丧,因此得到了他征战威宁海的佩剑,最后平定宁王之乱,也凭功封爵,这冥冥之中,或许就有那么一点缘分。

    朱厚照想起王焕,说不定王守仁知道点王家的情况。

    继续翻看着手中的奏疏,里面提了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并没有弹劾自己这个太子抄家什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