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赫然诛群彦-第2/3页



    白玉堂在树上听了他们的言语,知道他们是真正逃离此地。也知道以前的摩山大剑是位重情重义的汉子,只是不知其为何沦于此地罢了,便向他们低喊一声:“过了四更便难逃了。”龙云鹏听了,回头抱拳道:“多谢提醒!今夜暗语---太原公子。告辞!”不再回头,径直走了

    夜未央,如此夜里,只有一个地方才是最亮堂的。在这片最亮堂的区域里,有一间最高贵的房间。在这个房间里,玉栋雕梁,黼黻氤氲,檀香冉冉,有两个当世最有分量的人在对话。

    一个坐在宝座上,一个有太师椅不坐,却躬身站在那儿慷慨陈词。坐着的人幽幽的道:“包卿,依你看,今夜的部置还有无欠妥之处?他赵钰与我也是一脉同枝,毕竟没有确凿证据,朕恐难免会被人诟病。”站着的人道:“禀万岁,没有襄阳王谋反的证据,那擒得他后,进了襄阳城难道还找不到证据?颜查散已帅众万余于襄樊附近集结,多为武艺高强之士,此事朝中无几人知晓,所率之众亦不知所为何往,况且是分三路逾旬日从南阳分散进发。臣已获悉,愚侄包世荣已襄阳之南伏下五千官军,切断洞庭湖君山太保救援襄阳的路径,拦截逃往洞庭的贼子。颜查散虽是文弱之士,却心怀豪情,瑾瑜之才,赤胆忠心,兼运筹帷幄如吴下阿蒙,臣保无失。此人一直督导军务战马粮草,军务熟略,却从未认过前线将职。此时调动他,不会引起各方注意。”

    这儿正是御书房,赵祯的另外一个御书房。因为另一个被紫衣人给坏了。这两人一个是开封府尹龙图阁大学士包拯包希仁,一个是大宋第四位帝君宋仁宗。

    仁宗道:“朕清楚颜查散,实位栋梁之才。爱卿计算分明。朕从你的计策,三天前派人前往襄阳王府大加嘉奖,同时爱卿又部署颜查散,包世荣等。爱卿虽体谅朕不愿枉加杀戮,但此举若成,擒得襄阳王,却难免放过太多其党羽,难免日后为乱。”

    包拯道:“万岁,据开封府所探悉,襄阳王数年来与各地收罗徒众,最大一处为洞庭湖君山钟麟一众,训练有素,据天险,能攻能守。其余如清风寨,阎王洞等数十处山头不过亡命之徒。襄阳城中兵众约有万余,其措手不及,况多是贪财爱命之徒,相信颜查散能胜任。相信颜查散明天早上能与愚侄合兵一处,合击洞庭。只是捉获君山太保后,此人如何处置?”

    仁宗看了眼包拯,太息一声,道:“当年大行皇帝为形势所迫,对钟家忍心而刑,实为不得已。却始终对他们不住。我也对钟雄有所留心,此人文武全才,豪情英勇,只是对朝廷冷了心。哎!世事难测,且要看他如何作了。”包拯道:“为襄阳王所用者,多为江湖放荡之士,虽言侠以武乱道,不过其中多有义士,素有誉者多矣,赶尽杀绝未免太伤人心。不过总要出个法子不使他们为乱的好。”仁宗道:“这些江湖人士擅武用强,不听旨谕,不顾法度,乱我治世,又不能为朝廷出力,包爱卿你可有什么法子对待这件事?”

    包拯沉吟,少时道:“法子倒有一个,还着落在圣上身上。圣上可虑。”四帝仁宗道:“从何说来?”包拯道:“前些天臣在家与白玉堂招待了一个人,二十几岁,名叫夏侯仁,其人与白护卫相从交好。白护卫傲气凌人,实有绝世功夫,却对此人敬佩不已。依臣看,夏侯仁的功夫不在白护卫之下。且此人儒雅有礼,有出尘之态。”四帝赵祯道:“天下之大,我大宋功夫高强的人不计其数,此人又有何奇怪?”包拯道:“此人倒不足为奇,只是其师傅有两位师兄。其师与其师伯尊其师祖之愿,欲整顿江湖,一改拼杀放荡乱法之象。”

    仁宗冷冷道:“就是他有十位师叔伯又能如何?朕若要整顿这些狂浪之辈,有的是百万之师。只是天下方治,为此等实不能花如此气力罢了。凭他几人难道有通天手段?”包拯抬起头,望了望仁宗,缓缓道:“他师傅是于合。”轻轻的几个字刚说完,仁宗的身子一震道:“于合?!于九连?!”包拯道:“正是!”仁宗站起身,多时不语,仿佛记起什么很久以前的事情,片晌道:“他又怎么能收拾武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