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不是第一次重逢(3)
当年我们是一个60多人的班级,经过半年的筹备,最终有44个人确定到场。
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来到学校。来的早一些人,大家都主动的聚在一起寒暄,上学时候熟悉的人都已经开始互相喧闹起来。人际间关系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上学时候和谁关系好,过了20年仍然是那些好多人更愿意待在一起。所以,你能看到有的人虽然在和大家说着话,但是明显的在等待他更希望见到的人,尤其明显的是学生时代的有暧昧关系的男女同学。
班主任老师来了。他叫赵刚峰,一个倔强清高的知识分子,宁愿清苦的当个教书匠。花白的头发,大方框眼镜,20年未改的眼神依旧锐利。偏瘦的身材,当年白皙的皮肤随着年龄增长有些蜡黄。声音依旧带着些许嘶哑,爱抽烟的毛病让嗓音没有年轻时那么高亢洪亮了。见到我们的表情里面明显夹杂着欣喜、慰藉,一个个的点出名字,自豪感和满足感让他显得有些兴奋。
我与王颖、尚山石、何彩虹、马忠平、王安忆、牛国庆、周广惠、张刚这些同学毕业后见过好多次,所以见到他们和平常的同学聚餐没有太大差别。但是有不少的人20年以来就从未见过面,一见面确实只能感慨岁月如刀。邹龙章、王强、谭开芳、段思平、覃爱梅这些就只见过一两次的,当然会格外亲切一些,需要互相介绍和熟悉的信息就更多。张长青这种一直没见过的同学,陌生感很强烈,重新熟悉起来的难度就有些大,只能依靠20年前的基本印象来穿越时空。还有十多个的同学,名字和人都需要慢慢对应在一起。
唐兰芝,才是真正的敏感点。如果见几十个人和她一个人进行二选一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只见她一个。如果见面之后打破所有的回忆,之前各种美好的幻想瞬间破灭的话,我宁愿没有这次活动。见与不见的纠缠,其实从第一天开始,就在内心埋下了种子,随着时间临近,逐渐生根发芽开花。同学聚会的最大影响无外乎旧情复燃和回忆破灭,否则就不会有“老同学聚会不是拆散几对就是促成几对”的说法了。
一进教室,一种久违的熟悉感迎面而来,虽然已被时间稀释的很稀薄。教室里面的装饰早已不是当年样子。没有了当年那些木头桌椅,现在都是新式课桌。黑板、粉笔等等一看都是更先进的物件。这种复杂的感觉,和我内心的期盼和担心的情绪不谋而合,甚至一瞬间都回忆起当年新进入这个班级时候的好奇与不安的感觉。20多年过去,一种心情都可以重新轮回到一个人身上,有种说不出的奇妙。
唐兰芝来了,但是我却不敢正视。她好像也有意无意的有些躲避。她已经和记忆里面的样子有了很大变化,长发,大波浪卷,呢子裙,短靴,看起来就是过着衣食无忧的少妇生活。我偷偷的观察好多遍,给自己一个慰藉的理由:我当年眼光真不错,现在看起来还是她最漂亮。不过,这个结论我自己也知道不客观,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月光与朱砂痣。对于很多男人来说,初恋所建立的审美就是一种蛊毒,大脑会被某种神秘力量控制。有些从此以后就只找某个类型的女孩子,然而也有人除了这个类型其他的都行,只能说感情是不可琢磨的东西。
我勉强压抑着自己的激动,和个交际花一样,和每个人打招呼、闲扯淡,心已被勾引出躯体,却还要努力保持镇定。我想,她一定不知道,当年她的短发、笑容、神态、性格成为了我观察女孩子的一种标准。还记得大一的时候,作为刚刚见识首都繁华的小镇青年,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有一次,和宿舍同学一起骑车去紫竹院。当年的西直门桥还是一个环岛桥,还不是现在的中国联通LOGO设计,刚下了环岛进入西外大街,对面一个穿校服的短发女孩骑着自行车飞速的从对面向我冲过来。我一下子待在原地,完全不是因为车速太快,仅仅是因为太像唐兰芝了。我呆在原地怔怔的看着,那姑娘从我身边风一样过去,我回头继续死盯着看,她银铃般的咯咯的笑起来,她的同伴也带着嘲讽的笑起来。我从那一刻直到今天,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甚至懊悔当年没有微信和QQ,没办法说一句:嗨,能加个微信吗?说实话,过了二十多年,我已经记不清那个面孔,但是我能回忆起当年的感觉,并且历久弥新。回到学校,我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她。这又是新的一段故事,以后慢慢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