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果然
莺歌笑道:“其实,奴婢一直觉得,咱们老太太是个好的,看看两宜园那些嬷嬷和姐姐的脾气秉性,虽然也各不相同,可是为人处世的做派,便与别处不同。”
苏锦绣摇了摇头道:“祖父去世之后,祖母一向清净惯了,连同我们三房的这些小辈她都不大亲近,还想让她管家,还是算了吧。”
苏锦绣嘴里的祖母,是苏家的三夫人傅氏。
说起来,这个傅氏与宋家还渊源颇深。
傅氏的父亲傅友文与宋栗柔曾祖父宋廉亦师亦友,关系匪浅。
早年宋廉讲学的时候,遇到了衣衫单薄的傅友文来听学,当时已经入冬,宋廉见状便将他叫到了自己的身边听学,因为那里靠近地龙。
后来发现傅友文强文博记,才思敏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为他写了荐信,刚刚立国的太祖皇帝急需人才,便将他安置在了翰林院,封翰林院侍读学士,从四品。
傅友文一路从侍读学士做到内阁大学士,也一直感念宋廉的提携之情,两家一直来往密切。
当今皇帝继位之后,因多次与之意见相悖,傅友文提前致仕,他的儿子傅哲成也就是傅氏的兄长是天顺六年的状元,做了十年的官了,还只是个青州知府,没有做过京官。
所以傅家现在在京城并不算显贵。
莺歌听了苏锦绣的话之后,点头道:“那就只剩下二夫人了。”脸上也满是无奈之色,“那我们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苏锦瑟有些不解的问道:“二夫人管家,为什么我们的日子就难过?”
苏锦绣斜了她一眼,没好气的道:“是我和娘,没有你,二夫人和方姨娘一向喜欢你,你的日子怎么会难过,日子难过的是我和娘。”
果然如此。
方姨娘是方家的人。
听闻方家的太爷方勤也曾是宋廉的学生,可是宋栗柔却从来也没有听自己的曾祖父说起过。
自从太子慕烁病逝,皇太孙慕琮监国之后,开始启用方家,如今方勤的独子方儒是内阁大学士,长孙方中宣是大理寺卿,次孙方中贤是吏部主事,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
就算方姨娘是家里的庶女,方家也不该让自家的女儿给苏家为妾呀。
“你跟母亲的日子难过,我怎么会好过,你们的事,不就是我的事。”苏锦瑟一面语气平和的说着一面翻着手中的琴理书,并没有介意苏锦绣的冷言冷语。
她们正说话,一直在外面伺候的微芳进来小心翼翼的问道:“三小姐,今天我们是在这边吃午饭,还是去玲珑阁吃饭,姨娘不在,奴婢怕小厨房忘了准备您的饭菜。若是回去吃,奴婢让小厨房提前预备着。”
她一面说着一面那眼睛瞟了苏锦绣一眼。
一个姨娘,不但所出养在自己身边,有自己独立的院子,院里还配了小厨房!
苏锦瑟不由的摇头,方氏能在人口复杂的苏家做到这步,可见绝非等闲之辈。
“回去吃吧。”她觉得这两天微芳这丫头好像一直有事要跟她说,可是因为银红一直在,她没有机会。
今日银红已经被她打发回徐氏的身边伺候了,她便坐不住了。
果然,微芳听了此话之后眼角闪过一丝喜悦。
“已经巳时末刻了,我也累了,你先回吧,一会儿过了午时再过来。”苏锦绣的嘴从一开始就没有停,不比苏锦瑟也只是偶尔点点头或简单的回答“记下了”,早就口干舌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