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雕琢·难忘同窗情 2



    江枫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熊站长会冷不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白鸥仅仅是搞物候观察的,她能回答这样复杂的问题吗?他不禁为她捏了把汗。

    “这个问题,俺没有专门研究过。反正大家多年不见,随便聊聊嘛!”白鸥既不推辞,也不忸怩,竟接过话题,大大咧咧地聊了起来,“地球变暖,而且越来越暖,这已经是人人都清楚的事实了。因为是搞气象的,俺不过比大家多知道一点情况。俺就多说点情况,好不好?”

    “好啊,俺们就想多知道点外面的情况!”抱着张博在玩耍的秦芬,抓起张博的小手对拍着说,“咱们欢迎这位大眼睛姑姑讲气象故事好不好?”

    张博咧开小嘴,淌着口水,露出两颗乳牙,傻笑着,使劲拍起手来。众人皆笑。

    “俺先从今年的高温说起。今年夏天的高温是历史上少有的。”白鸥正式开讲了,“拿中国来说,今年五月八日,湖南长沙宣布提前二十天进入夏天,北京也打破了六十年来进入夏天的最早记录,上海更是迎来了一百三十六年来从来没有过的早夏。从六月下旬起,一股热浪席卷我国北方十几个省市,北京、天津,还有河北、河南、山东、山西一带的温度最高,其中河南安阳达到43摄氏度,打破了历史上的极值。北京的气温达到39。6度,创下了58年来同期的最高纪录。在这同时,原先比较凉爽的欧洲、美国、日本等中高纬度地区,也成为区域高温中心。美国很多地方气温上升到38摄氏度,达到历史上同期最高点。比利时因为太热了,为了防止监狱骚乱,政府不得不提前释放一批囚犯。原来就热的印度今年更热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温度超过40摄氏度,首都新德里连续好多天达到42摄氏度以上,有时甚至攀升到48摄氏度。被热死的人一批又一批。——”

    “哎呀,我的白鸥,你真了不起,这么多数据,你都记得清清楚楚。俺一见数字就头疼!你是怎么记住的?”秦芬忍不住惊叹起来。

    “这有什么稀奇的?人家是省里头的专家嘛!”周琴把又粗又长的大辫子拦在怀里,双手下意识地抚弄着辫梢,笑着说。

    “不是孙大圣,不上花果山嘛!”熊毅翘起大拇指说。

    一个叫尹秀的不爱讲话的女同学,也笑眯眯地站起来,给白鸥的茶杯了续上开水。

    坐在白鸥对面的江枫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俺记得有些报道说,另有一些科学家对全球变暖提出了质疑。他们说,地球变暖是地球气候的一种周期性的变化,几千年一次,周而复始,冷了变热,热了还会变冷,因此不必大惊小怪。这又是怎么回事?白鸥,你能不能详细地说一说?”熊站长发现白鸥在这方面的潜力不小,索性提出难度更高的问题。

    一听到这个问题,江枫心里就紧张起来。他也看到过类似的报道,但具体情况并不清楚。与熊站长一样,也很想弄清其中的奥妙,但是要解答这个颇为棘手的问题,白鸥能胜任吗?他暗自思忖,万一白鸥不能回答,他就提一个别的问题,搬个楼梯,让白鸥体面下台。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白鸥忽然笑起来了,“其实,世界上对全球变暖提出不同看法的科学家有很多,美国的气候物理学家辛格就是一位代表人物,他写了不少这样的书,最近出版的《地球变暖——毫无来由的恐慌》就是他的代表作,他认为地球变暖每一千五百年发生一次。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提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暖冬,已经不止一次。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暖冬,是在大禹治水的年代。——”

    “大禹治水的年代?大禹治水的时候,也有现在这么暖?”在座的听众全惊奇地叫起来。

    白鸥忽闪着明亮的大眼,连连点头:“是的。那时的气温要比20世纪百年平均温度高2到3摄氏度呢。那时洪水泛滥,跟天气太暖有关。在这以后,第二次变暖是在唐宋时代。史料记载,公元669年和678年,国都长安既没有结冰,也没有下雪,8世纪初和9世纪大半个世纪,西安皇宫里不仅种了梅花,还种了柑橘。那时农业丰收,经济繁荣,整整上百年没有战乱。在国外,14世纪中期,欧洲也出现过暖冬,葡萄、谷物收获期提前,传统的啤酒节也不得不提早。不过,俺认为,不能因为历史上出现过暖冬,俺们就有理由对现在发生的全球变暖掉以轻心。二氧化碳气体的过量排放总不是好事。目前美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每年超过20吨,欧洲和日本人均每年的排放量超过10吨。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后果就会愈来愈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