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当年的卷宗-第3/5页
在电脑上搜到当年那起失踪案的编号后,抄写给了档案管理员,后者让他稍等片刻就转身进入了浩瀚的档案架之中。
不到十分钟后,管理员就将一本不太厚的档案夹放在了他的面前。
“在这里签个字,”管理员说道,“只能阅览,不得外借。”
“好的,谢谢。”
整个下午,蒋健都坐在档案室的阅览室里,翻看1995年的这起连环神秘妇女失踪案的卷宗。
卷宗的整理人署名不是别人,正是方磊。
是他有意识地将四起看似关联性不强的失踪案,并成了一个案子,且详细做了说明和意见。
1995年,从五月到八月,短短三个半月里,吉祥街派出所辖区里先后出现了四起失踪案,如下:
第一起发生在五月十二号,失踪者名叫李素丽,时年29岁,是吉祥街一家鲷鱼烧店的营业员。她失踪的前后经过蒋健已经听方磊说过了,在此不赘。
第二起失踪案发生的日期是六月十一号,前后相差正好一个月。失踪者是一名日裔中国籍女子,时年35岁,曾用名向田樱子,后入籍后随夫姓吴,改名吴樱子。她和丈夫吴前在吉祥街开咖喱店,失踪当晚回家去取咖喱粉,消失在了回店的路上。
第三起失踪案发生在七月四日,与上一起间隔只有二十几天,是一名在当时一家大型日企工作的上班族,叫于菲,时年32岁。据调查,失踪当晚她和一些同事在吉祥街的一家卡拉OK聚会,中途离开后就消失了,直到第二天,她的丈夫——一名吸尘器推销员才去派出所报案,从此杳无音信。
第四起失踪案发生在八月八日,失踪者是一个当时在吉祥街酒廊上班的陪酒女,名叫张琴,是所有失踪者里年龄最小的,时年仅25岁,家里有一名身患重病、瘫痪在床的母亲,老人因为女儿几天未归缺乏照顾,被邻居发现后立即报了警。然后张琴就像消失一般,再也没有出现过。而后不久,张琴的母亲也去世了。
然后,就没有了。
翻遍卷宗,蒋健并没有发现一个叫王蓉的失踪女人。
难道当时还有人失踪了,只是因为没有人报案,所以没有立案?
蒋健摇摇头,依然无法把“穿越而来”的王蓉与这几起案件联系起来。
至于为什么要把这四起失踪案当作一起连环案来立案对待,方磊当时给出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间隔时间短。在短短的三四个月里连续发生失踪案,频率有点过高;
第二,都集中在吉祥街。相比时间概念,这种地理上集中爆发失踪案,更加有点不太像偶然事件;
第三,失踪者均为中年女性。这一点蒋健有不同看法,其实张琴和吴樱子的年龄差距在十岁左右,并不能简单将她们归为同一类型。
第四,方磊本人在侦查时,曾遭遇过嫌疑人的袭击。
看到这一点时,蒋健有点吃惊,因为方磊之前并没有提到过。不过,当时领导的批示也给出了不同意见——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能证明,袭击方磊的人就是几起妇女失踪案的凶手,一切都只是方磊的个人猜测。
遗憾的是,这个案子经过几个月的侦查后,最终还是被打入了冷宫。
卷宗上没有给出直接原因,不过以蒋健的办案经验,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证据不足。
没有受害人,没有嫌疑人,没有凶案现场,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说,作为一起刑事案件的所有立案因素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当作一起重大的连环刑事案来立案侦查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