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超敏捷训练法-第2/3页



  就比如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的过程中,先是头、颈、肩、脊柱,而后是腰、臀、膝等一一过杆。

  在这个过程当中,身体的发力点是不断变化当中的,身体重心也在不断发生位移。

  一般跳高运动员的身高至少都在一米八以上,想想看,这么大个身子要从头到脚越过横杆

  谁能如此精确的将身体重心正好操控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而身体重心的操控一个不小心可不就把横杆扫掉了么?

  一般的应对方式当然是不停地训练,比如大量的倒肩、着垫、全程跳高练习等等。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进一步提高运动员对身体重心的操控能力呢?

  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先前我们讲的,提高运动员平衡能力、柔韧性和敏捷性。

  实践证明,拥有这些出色的身体素质,运动员就像是多了套雷达传感器。

  能更清晰地感知自己尤其是在复杂运动状态下的身体重心变化情况。

  如此一来,那他冲击自己的极限高度时就能更有效的把控重心。

  不但可以获得更高的起跳高度,更能有效的提高过杆成功率。

  想想看,两个水平一样的选手,一个跳了三次才成功,而你跳了两次就成功,金牌给谁?这不明摆着么?

  再想想看,两人弹跳力身高都一样,一个战战兢兢跳过横杆,事后一看。

  我擦!身体重心高过横杆足有六厘米,浪费啊!但这已是他目前水平的极限了。

  这时,轮到你了,你轻巧地一跳,腰背良好的柔韧性让你能险险擦着横杆过去。

  再一看,不多不少比他高一厘米,不好意思,多谢承让!技术上的优势让你获得了对他的领先。

  而你俩之间的差距就是那一丝敏捷性的差异,而就是这一丝差异造就的就是两个不同的结果。

  现在主流的跳高训练不是不练这方面的内容,但和后世将运动员像培养杂技选手的做法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那会王小石虽然不是练得很出色的那批,但劈个一字马来个后空翻,再到平衡木上翻个跟斗小意思啦!

  也正是这项训练让他在经历了长时间伤病休养后还能迅速恢复实力,从而有信心去征战高水平赛事。

  至于现在,自己才不到十四岁,身体本身的可塑性远远强过了前世训练这项技能时的二十多岁。

  他有信心,这一世他一定能将自己练得跟杂技运动员一样,不管是将身子折叠起来钻小木桶,还是高空走钢丝乃至前空翻后空翻。

  都不会比一般的专业演员差,甚至于不当跳高运动员了也能去马戏团玩上两手。

  此前在和陈教练一起训练时,他也经常压压腿、压压腰,做一些柔韧性伸展动作。

  但要做更多的动作的话,一来陈教练不允许,毕竟这些项目并不是目前的主流训练手段。

  而且距离比赛只有一个月了,他不想节外生枝打乱正常的训练节奏。

  二来,这里面的有些训练项目还是有些危险性的,比如后空翻、平衡木等。

  万一因此受伤那就得不偿失,而且,现在学校里的硬件设施也不允许做这些训练项目。

  那么,去白石健身站报个短期培训班,先打点基础貌似是个可行的方案。

  白石健身站里有个少年武术班,以前自己去白石公园玩的时候,经常看到一群小孩子在教练的带领下练习翻筋斗、空翻、高抬腿等动作。

  他相信,有过前世基础的自己,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他将所需要的技能学会。

  到时候跳高成绩再提高个三四厘米甚至更多都有可能。

  于是,晚自习回家后,他立马找上了老爸

  老爸,最近太极拳打得怎么样?关节都还好么?现在没那么痛了吧?”

  “还行,反正早晚各一场,现在看来这个确实有效果,关节好多了。”

  自从王建军在儿子的劝告下,适当撸铁多打太极后,他现在渐渐迷上了这种“慢吞吞,老头老太的玩意”。

  (这是他的原话)

  每天在外干完活回来都要打上几遍,一天不打还觉得难受。

  “你还别说,这老头老太的玩意现在我都打上瘾了,一天不练个几遍还不舒坦,比起撸铁别有一番滋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