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病来财去
高佑死后不到一年,高卫红嫁给了林秋元。
高佑生前反对他们恋爱的激烈程度,是高庄人前所未见的。他不仅将林秋元带来的礼品扔了,还将他送给高卫红的衣服也烧了。即便后来发现自己得了绝症,也未如古人所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直到他临终前那一刻,也没放弃反对他们来往。
高佑生前是个木匠,跟父亲高竹竿学的。高竹竿是绰号,真名叫高伟生。因为长得又高又瘦,被人称为高竹竿。除了什么需要填写名字外,他的真名毫无用处,倒是这个绰号叫得响,在镇上广为人知。熟人见面,比他大的叫他老高,比他小的叫他小高;认识他但不太熟的人见面,就直呼他竹竿,或高竹竿,反正少有人叫他高佑。叫他这个本名的一般村里的长辈。他们既不习惯叫人家绰号,也讨厌听见别人叫,那怕不是叫自己,在这些老人看来,那是对别人一种不尊重的行为。但时代不同了,年轻人也越来越不在意这些小节,大都也不会生气。
其实,一开始,有人称他高竹竿这个绰号时,高佑还是有些生气,但时间久了,叫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也就习惯了,也不生气,随人家怎么叫都行,只要没有对他直接造成伤害和损失,也就无所谓了。
高佑有个哥哥叫高保,是个砖匠,专门给人家砌围墙、建茅屋为生,从未建过住房。主要还是手艺不精,人家不敢让他建房子。好在他收的工价低,一年下来,收入还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平日不缺钱花。
高竹竿虽说是木匠,又跟其他木匠不同,他一辈子只做棺材,替死人服务。至于门窗桌凳之类的小物件,他从来不接手。哪怕人家给的工价再高也不做。他觉得只有会做棺材,才是真正的木匠。可会做棺材的木匠不多,放眼整个镇上也找不出几个。而那些只做门窗桌凳之类的木匠,不能算真正的木匠,因为他们做的都是小物件,哪怕这些小物件被他们做得多么精致美妙,多么让人赞不绝口,他也不屑一顾,觉得那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的活计罢了。只有会做巨大的棺材,并能把它做得像高雅艺术品,才是真正的木匠,才是一流的木匠,才不愧于斧、锯、刨、凿、锉各司其职的妙用,才配木匠这个称呼。而在整个乌龙镇,除了他外,再也找不出第二人。
高竹竿在人前从不畏言,甚至当着一些木工师傅的面也这样说过:如果谁能在乌龙镇还能找出比他更会做棺材的人,他就倒着走路。别人听了也只是哈哈一笑,没有人跟他较真,自然也没有争吵。大家都知道他是倔老头,有理也好,无理也罢,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玩笑,他也会跟你争个不休,反正他没赢不甘心。在这方面,他的耐心和舌战能力,无人能比。
高竹竿年轻时闹过许多笑话,至今仍让不少村民记得。其中有个最为人知的笑话,常常成为村民茶前饭后的谈资。那是有一次,高竹竿从外村做工回来,没留在主人家吃饭,老伴心痛他辛苦,特意给他炒了一盘腊肉和一盘韭菜炒鸡蛋,原本她以为他会给自己留些,谁知当她刚把菜端上桌,高竹竿就迫不及待吃起来,边吃便摇头说不好吃。
等老伴把两碗热腾腾的饭端上桌,才发现那腊肉被他吃了个精光,只剩下半盘鸡蛋。这还不算,他还一边用指甲剔着牙缝,还一边对她吹胡子瞪眼,抱怨她菜炒得不好吃,味道差那么一点儿。
惹得老伴气不打一处来,将一包盐放在他面前,说这个好吃,你多吃点吧。见老伴生气了,他这才嬉皮笑脸地跟她赔不是。都四十多岁了,还像个年轻人似的。
这事后来也被老伴跟人家闲聊时当笑话说了,很快便在村里传开了,常有人故意问高竹竿为什么这么馋,是不是给人家做棺材没肉吃,但都被他否定了;他说都是被别人瞎编的,他一个堂堂做棺材的大木匠,走南闯北,进东家去西家,啥菜没吃过呢?再说也不过是一盘腊肉,值得你们这样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