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章 关羽的脸很疼,此谓之羞愧-第6/8页



        从曹魏的角度来说,九品中正制从长远看,促成了三家归晋,促成了司马家氏族王朝的建立,是一步“弊大于利”的棋。

        但从近来看,曹丕推行的“九品中正”的确…短暂的使得曹丕获得了氏族广泛的支持。

        使得,曹魏在对抗蜀国、吴国时,能够得到世家大族源源不断的助力。

        这点…对现如今的“孙刘联盟”太致命了。

        关麟要做的,就是把这蹚水彻底搅浑…

        让以颍川氏族为首的豫州氏族与北方氏族对立。

        让以曹丕为首的宗室与曹植为首的宗氏剑拔弩张。

        曹魏越乱,蜀汉才越有机会。

        曹魏越早乱,蜀汉的机会…才会来的愈发的凶猛!

        说到底,蜀汉就这么一波人,青黄不接的问题,不是他一个关麟能够从根本解决,就算两个矿打九个矿,拖下去,关麟熬不起!

        而李邈,他对关麟的话自是奉若神明。

        他只问,“那等我到北境后,该如何加入到曹植的阵营!”

        关麟的回答是:“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于是,关麟就向他提出了许多名字。

        比如“杨修”,比如“吴质”,比如“刘桢”,比如“司马懿”,比如“丁仪”…这些人,都可以作为他进入曹丕、曹植阵营的敲门砖。

        换句话说,其实未必一定要加入曹植阵营,加入了曹丕阵营,从中作祟,反而更容易把这蹚水搅浑。

        也正是因为关麟的话,此后…李邈格外留意他提到的这几个人。

        比如,这些人的文章、这些人的辞赋,如今的李邈已经是如数家珍。

        甚至,不只是他们,就连曹操,就连曹丕、曹植的诗词,李邈亦是倒背如流,又经过关麟的讲解与特殊训练,如今李邈的鉴赏能力,可见一斑!

        此刻…

        刘桢一开口,李邈就道出,这是刘桢的词…

        “阁下认识刘桢?”刘桢一下子警惕了起来,连忙问道。

        “哈哈哈…”李邈笑了。“读过他几首辞赋而已。”

        “那先生觉得,刘桢此人如何?”刘桢接着问。

        李邈摇了摇头,直接评价:“思健功圆,清新刚劲,气过其文,雕润不足,二等…二等货色!”

        李邈说刘桢是二等货色,刘桢反倒是放下了那颗警惕的心。

        他反问:“那何人堪为一等?”

        李邈顿了一下,“荆州、巴蜀,无人辞赋可堪一等!”

        “那东吴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