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马丁·米歇尔-第2/3页





    “没有关系,家里出一位库玛尔这样的天才就足够了,也符合生态规律,作为兄弟姐妹里的老大,我也有甘于奉献的心理准备。”

    “正因为你有身为兄长的觉悟,我才有这样的想法,这并非贬义用词,而是像你这样的哥哥,如今的世道已经很少见了。不过你踏入这一行,对于佛教的佛义理解也要用用功,不是要你改变宗教信仰,而是需要你自己潜心体会两教之间的通融之处。”

    “阿三教和佛教间有很多相悖的地方,甚至礼拜的方式,循世的理念,甚至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等等观点的迥异。”

    “大哥,恕我直言,虽说佛教是从婆罗门教分化出来的,婆罗门教主张种姓,和创世,佛教反对种姓,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创世,主张世界没有起点,没有终点,是永恒的。佛教之后在这个国家流行开来,婆罗门教沦落下去。很多年后,有人重新拾起婆罗门教的种姓和创世学说,创立了阿三教,佛教又沦落了。所以阿三教从种姓这一点上,很接近古老的婆罗门教,但你不要忘了,阿三教在当时是得到了当时上层人物以及王孙贵族的支持,才会有这条分支的形成。你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以你在贫民区的真实成长经历,阿三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的主张,对你们合不合理?”

    “是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既然能传承了几千年,当然会有阿三教存在的正确理由。”

    “大哥,首先声明,我绝没有干涉你宗教信仰的打算,况且我也不是佛门中人,只是借以论事而已。阿三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阿三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阿三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阿三教的派别中更是出现了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你认为哪一教义更容易被两教之外的普通人接受?苦行的修持者多为所谓的贱民,乐行的修持更只在贵族中流行,就极说明问题了。”

    “这是后世人对本来教义的曲解,也是现实生存环境的束缚所导致。”

    “将一切都简而化之,我的办法就是利用两者间的共通的地方,那就是冥想,它是实现入定的途径,一切真实无讹的冥想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用来制服心思意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之间的直接沟通,也就是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或许对你理解佛义有帮助。”

    叶好发现了,正如穆克什的为人憨厚朴实,对于信仰的坚持也异常的牢固,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让他的意念稍有松动,也只能采取这样的特定状态来帮他一把,再没有佛义的生得,叶好也只能放弃对穆克什的未来规划了。

    好在因为穆克什的性格原因,并不介意叶好的有所企图,像是他这种莽撞的欲行教化举动,在其他信徒面前,极容易受到剧烈的抵御回击。

    也因为了解自家大哥的脾性,一直在旁倾听的艾西瓦娅才没有出声阻拦,实际上她对叶好最为了解,他就从没有对自己的信仰产生过干涉的打算。

    她更知道那烂陀寺品牌的手工匠人的社会地位有多高,叶好把自己的大哥引入这一行,根本用意完全是出于让大哥今后的生存环境更好,而且这一门特殊的手艺,会在他的后辈儿孙里长久的传衍下去,这比直接给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有意义。

    显然目前的穆克什根本不了解叶好的用心良苦,这也难怪,因为那烂陀寺品牌的皮制品在他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概念,甚至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也许随着日后逐渐的感受到品牌效应的不凡之处,穆克什就有顿悟的那一天。

    众人在六点不到就会到了别墅区,叶好首先引领着大家来到他们未来的住处,在艾西瓦娅家人们的眼里,三层别墅的宏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它的存在意义要远远高于已经带给他们剧烈心灵震撼的那架私人飞机,在他们看来,只有现实的富裕生活,才是最宝贵的财富拥有。

    别墅里正有托坎一家三口,和吉米·比舍尔一家五口人,加上随从也有十几个人了,他们对艾西瓦娅一家人表现出了巨大的热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