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金什么



    颛孙若谷拿着地图又端详了一会,一时半会也想不出岑大夫说的半卷地图是什么意思,索性不再去想,岑大夫和他口中的那位高人不是说了嘛,讲究的是一个缘字,接下来要思考的才是要紧事。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跑题却没完全跑题,永恒的哲学三问,确实是摆在颛孙若谷面前最急迫的问题。

    颛孙若谷也在努力思考这些问题。

    我是谁?

    我是颛孙若谷,只此时空下,我就是颛孙若谷!

    我从哪里来?

    一半灵魂来自地球的陈若谷,一半来自渊界的颛孙若谷,我是二者的结合,只不过一个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一个是十岁的孩童,表现出来的性格和运用的知识,陈若谷那部分要多一些。

    二者是平等的,并无主次之分。

    要到哪里去?

    修炼,变强!从禅让一脉走出去,从玄国走出去,不求逍遥于世,但求这一世踏遍渊界五国,领略一界风采,此生无大遗憾。

    颛孙一族所在的禅让一脉,其实是多个家族的结合体。初圣之前,文道武道已经从灵道中脱离,人族也发展到了新纪元的黎明前,文武两道各有数位踏入第四境的人物,在生灵百族中也是佼佼者。

    此时,人族内部实行的是禅让制,真正的天下为公、选贤举能。

    其中以九位首领的禅让最为后人津津乐道,其中一个首领就是颛,颛孙这个姓氏就由此而来。

    除了颛孙,青龙山脉隐居的禅让一脉,另外还有五个,至于剩下的三位人族首领,有没有后人或者后人在哪,颛孙若谷就不清楚了。

    其实说白了,就是禅让一脉虽说不是食古不化那种,但对于现在的人族各国,实行的各种政治体制和政治手段也是批评远大于认可。

    他们自己也清楚时代变了,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的道理都明白。可心中所坚守的立场与愿景,所抱有的上古人族团结一致、互亲互助的愿景,确实是与现实难以调和。

    用陈若谷的视角来看,就是禅让一脉认可制度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具体到现今朝廷的种种做法上,却是要对那句著名的“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行之”稍加变化,叫做“变法,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行之。”故此禅让一脉半隐居于世。

    说回修炼,三个体系,灵道不做考虑,虽然也有人族修炼有成的例子,毕竟人族也是生灵,最初也是修行灵道的,但文武两道出现后,就很少有人去走灵道了,毕竟文武之路更贴合人族,比起灵道事半功倍。

    文道是肯定要走的,毕竟家族底蕴在此,前世记下的那些诗词名句也能有用武之地,君不见,哪个穿越者没有靠诗词装的一手好哔。

    不过颛孙若谷担心的是,自己充其量记得一些名句和篇幅不大的名篇,记得一些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真要著书立说什么的,就凭脑子里留存的墨水真的够吗?

    当然文道也不见得要真写一本书出来,毕竟初圣也说过,他成为第五境,靠的主要是立下秩序,推行仁义,而不是一部部书。

    社会其实是最好的老师,写一本书能有多少人读,又有多少人能真的读懂,又有多少人会从中有所收获并付诸实践。

    而改变社会制度、社会风气、政治生态的话,那么教化的会是所有生活在这个体系下的人。用渊界的说法,这才是最大的天道功勋。只不过这条路同样难走,纸上得来终觉浅,而他实实在在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