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两攻洛阳
这位大将叫刘景,刘渊给他的名号是灭晋大将军,尽显刘渊对他的期望。
309年3月发生了一件看似小却很要紧的事:晋帝国的左积弩将军朱诞投奔了汉赵帝国,原因不明。事情发生在司马越清除缪氏兄弟等十来人之后,让人不由得有所联想,有可能是朱诞感到了被定点清除的危险。一个人离职,要么是对工资不满意,要么是过得不爽,在古代,还要加上一个原因,那就是感到小命有了危险。朱诞原来是吴国人,陈敏之乱时不接受陈敏封官的除了贺循还有他,他所担任的左积弩将军是禁卫营的武官,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可能是第三种原因。
朱诞投奔汉赵帝国,带来了一个重要的情报:洛阳已经处于孤立之中,而且力量疲弱。史书上写了十二个字:“具陈洛阳孤弱,劝汉主渊攻之。”朱诞是了解洛阳城内情况的人,他把晋帝国中央的实际情况跟刘渊详详细细地说明,刘渊也就有底了。这世界上有很多类似黔之驴的事情,驴刚到黔地的时候,当地的老虎对它的底细不了解,还是很害怕的,一旦了解了驴就那么几下本事,老虎也就不怕驴了,就要吃驴了。晋帝国的内情,刘渊本来是不知道的,洛阳当然是想攻下来的,但没有想到已经那么脆弱了,之前对于攻城是做了长期斗争准备的,谁知道这个洛阳现在已经是纸壳盔甲的巨人。那么,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刘渊马上任命朱诞为前锋都督,负责带路和开路,灭晋大将军刘景担任大都督,带领大军瞄准洛阳进攻。这里交代一下,汉赵帝国的首都已经在年初从蒲子迁到了平阳,就是现在的山西省临汾市,这是往东南方向挪了,代表了汉赵帝国战略南移的态度。所以,朱诞投降汉赵,是从洛阳跑到了平阳。年初的时候,汉赵帝国的太史令宣于修之跟刘渊说:“三年以内,必定攻克洛阳。蒲子地形崎岖,不适合长期作为首都,平阳气象正在昌盛,建议迁都平阳。”刘渊就同意了,并且大赦,改元河瑞。不要小看这个太史令,别人说不服刘渊的事情,他来说就管用,因为太史令负责上观天象,对上天的旨意有权威的解释权。
刘景大军向洛阳进发,先进攻黎阳(今河南省浚(xùn)县),顺利攻克,又在延津(今河南省延津县)打败了驻守在这里的王堪。延津在当时是黄河的一个渡口,现在的河南省延津县已经离黄河有一段距离了,这是因为后来黄河改道了。从平阳到黎阳再到延津,这条路线没有正对着洛阳,而是从东边迂回了,作战目的应该是进一步清除洛阳周边的守卫力量,达到孤立洛阳的目的,为最后的进攻洛阳做准备。
刘景在延津取得胜利之后,将俘虏的三万多老百姓不分男女统统沉到黄河淹死了。他觉得这些都是敌国的百姓,这样斩草除根好。刘渊知道以后,大怒:“刘景有什么脸再来见朕!而且老天岂能容纳他!我所要去除的,只有司马氏一家,这些小民有什么罪!”这就好比业主听到装修队长前来报喜“终于打通了”,结果发现新房的承重墙给打掉了。刘渊当即罢黜刘景为平虏将军。刘渊这一次是真的发怒了,可见他的胜败观和刘景的胜败观是不一样的,刘渊希望的是取信于民,要的是收纳人心,而不是屠戮人口。
刘景和石勒相比,他就是个工具人,对于战略目的是迷糊的,砌墙就是砌墙,而不知将要砌成的建筑的伟大。而石勒则已经看到了墙砌好之后的远景,愿意为了未来的目标而放弃当下的快意恩仇。刘渊作为帝王,也未尝不懂这一层意思,只可惜他不可能事事躬亲、亲自落实。这种虽然知道应该如何而无法控制如何的痛苦,他的四儿子刘聪在将来同样会体会到。
刘渊此时把实现他意图的希望寄托在了王弥等人的身上,他对王弥表现出了明显的信任和器重,309年夏天,刘渊任命王弥为侍中、青徐兖豫荆扬六州的军事主官、征东大将军、青州牧,不管事实上王弥能不能实际管辖到这么多州,至少是在名头上给了他响亮的职务,相比之下,石勒此时的头衔只是安东大将军,在汉赵帝国的序列里,地位明显低于王弥。刘渊命令王弥与楚王刘聪一起进攻壶关,以石勒为前锋都督。前面讲了,石勒是在钜鹿郡、常山郡作战,在如今的河北省界,这一下子到了今山西省作战,还要担任前锋。如果不是史书记载有误的话,石勒的机动能力就太强了。壶关是刘琨的地盘,刘琨派出护军黄肃、韩述前去救援,可惜不敌汉赵大军。刘聪在西涧打败韩述,石勒在封田打败黄肃,韩、黄两人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