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学
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复会,其宗旨“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把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
第二年也就是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联合兴中会、光复会和华兴会,成立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政治纲领。自此,全国各地掀起革命反对封建主义的浪潮。
在苏州郊外的小村陆墓,年轻的祥云终究是不能置身事外……
其实在祥云运动会上夺得第一后,浸会学校的创始人麦嘉祺先生就对这孩子青睐有加,常常暗中留意这孩子的功课。祥云聪明好学,尤其是其国之未来,在于改革开放、西学我用的思想很符合当时的革命思潮。
终于在1910年,麦嘉祺先生携祥云前往上海,推荐他到上海南洋公学读书,这年祥云17岁。就这样,祥云背井离乡,开始了他上海求学岁月。
由于时局不稳,革命党和清政府的斗争日益公开化,陆老爷不放心两姐妹再去读书,所以温淑和秀芳就待在了家中。
后来经不过两姐妹的软磨硬泡,就折中的送她们去了香港读书,因为沈氏有个远房亲戚在香港定居。就这样,祥云和两姐妹各奔东西,只能以书信联络。
祥云自认不是个多愁善感的人,可是他听到有书信来,就欣喜诺狂,其中没有温淑的来信,又失落沮丧。这种喜怒无常的状态,让他非常受折磨,却又甘之如饴。因为,没有什么事,能比得上看温淑来信,更能让他享受的了。
温淑还随信寄来了她在香港的照片和一缕头发,温淑头发剪短了,更显干练。这照片和头发,成了祥云后续岁月里最珍贵的东西。温淑在信中说妹妹秀芳谈恋爱了,两人志同道合云云。
对于祥云来说,最想知道的是温淑,而对她自己却没提。这搞得祥云那是都快憋出双重人格了:温淑有没有谈恋爱啊,如果有的话她一定会说的啊,可她为啥说秀芳在谈……相思病的苗头。
在自己给自己一巴掌后,才算恢复些许正常,然后哼着小曲,一手执照片,一手拿着温淑的发缕,上床睡觉了,如果这算正常的话。
幸好宿舍单人间,否则这花痴样一定会被人大肆宣扬,一个教授眼里的高材生,竟然如此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不一会儿祥云就略带微笑地进入了梦乡,而他的呼吸似有似无,有时也会短暂进入“龟息”状态,因为他的呼吸吐纳已经练至第三阶段,当然他自己还不知道。
冯桂英说过,当练至这第三阶段时,一个人在睡梦之中也在行呼吸吐纳之法,相当于24小时不停地练习,所以这也是气功修炼进入大成的一个征兆。
除了家信,给祥云寄书信的还有一个重要的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启超先生。
在上海南洋公学祥云有幸上过他一次课,但这本是不足以结识先生的,他们的相识还要从那次授课后开始。梁启超先生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就东渡日本,逃避满清顽固派的迫害。但他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继续宣传改良主张。为启智学生,维新立宪,梁启超先生经常偷渡到上海,给进步学生秘密授课,而祥云亦在其中。
一次消息走漏,梁启超先生能够全身而退,全是依仗祥云“飞石”开路,方能安全出海。祥云的飞石,也是情急之下的率性而为,没想到祖上的飞刀之术,竟然在祥云这里成了飞石。其实他哪里知道,他的气功已有所成,手上六条奇经八脉,在强大的内气下已经全被打通。
后来梁启超先生就和祥云成了莫逆之交,通过祥云秘密与上海进步学生保持联络。嗅觉灵敏的梁启超,也把年轻的祥云当做堪当大任的人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