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刘协西行,凉州见闻!



数日后,并州。 

 定襄,治所善无城。 

 城北军营,曹操在中军大帐接待了史阿。 

 “太师致仕了!” 

 曹操接过诏令以后,跟史阿交谈了起来,在得知董卓致仕的消息,面上不由浮现一抹复杂之色。 

 “嗯!” 

 史阿身着裘皮大氅,面上带着一抹风霜,缓缓点头道:“陛下欲同太师出关,召太尉回朝,想来便是为了此事!” 

 “眼下时节!” 

 曹操闻言微微一怔,沉吟道:“的确适合陛下出关,但如此放任朝政,却有些过于儿戏啊!” 

 话虽这样说,然而曹操却想着,他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出关。 

 “……” 

 史阿沉默不语,没接这个话茬。 

 “今边境严寒!” 

 曹操起身道:“漠北诸胡,亦不敢南下犯禁,待某稍作安排,便随御史一同回朝!” 

 “太尉请便!” 

 史阿起身对曹操行了一礼。 

 数个时辰之后,曹操就要启程之际,又收到了西凉护送来的书信,上面荀彧让他帮忙规劝陛下。 

 曹操看过以后,没做停留直接启程。 

 于此同时。 

 坐镇宛城的李儒,也告假回到雒阳,对于主公董卓的决议,他没有任何意见,甚至为对方感到高兴。 

 华雄也送出致仕公文。 

 最后被董卓臭骂了一顿,以前的麾下也纷纷前来拜见董卓,有华雄的前车之鉴,谁也没有再提出致仕。 

 正月中旬,寒风依旧。 

 曹操刚回到雒阳。 

 便收到皇宫与太常府的邀请。 

 “文若啊文若!” 

 曹操看着眼前的西凉护和赵忠,语气莫名道:“用乾皇的话来讲,你的格局还是小了啊!” 

 他知道荀彧在担心什么。 

 无外乎担心他曹某人,到时候会握着兵权不放,会给朝廷带来巨大的动荡。 

 他可以理解荀彧的忧虑。 

 但他曹某人的目光,却早已不再居于一隅,若非袁基立楚,使中原两分,他可能早已出关。 

 于是曹操随赵忠去了皇宫。 

 另外一边,太常府。 

 “文若先生!” 

 于毒进入大堂,看着荀彧面色古怪道:“太尉随常侍去了皇宫,走之前说你的格局太小!” 

 “……” 

 荀彧不知道怎么回答眼前这个家伙,只得起身道:“走吧,咱们也入宫!” 

 当他去到芳林园的时候。 

 只见天子正与曹操聊的火热。 

 “老师来得正好!” 

 刘协见荀彧走来,笑着开口道:“曹爱卿也赞同朕西行之议,这回老师可还有话说!” 

 “微臣并无异议!” 

 在听到于毒的话以后,荀彧就知道曹操的选择,对方和他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谢老师成全!” 

 刘协含笑朝荀彧恭敬行了一礼,如果荀彧不答应,他还真不敢任性而为。 

 “陛下言重了!” 

 荀彧扶起刘协,开口道:“您乃一国之君,大汉之主,国事亦非寻常,若怠慢国事,轻则黎民遭难,重则国祚危亡,您当勉力自身,时刻警醒才是,乾皇亦非常人,您亦当独立自主,才能在此大争之势,让大汉昂扬屹立!” 

 刘协本就聪颖懂事。 

 更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荀彧也不愿把话说的太重,对方再怎么说,实际上也才十四岁,而且他能感觉到,对方对龙雀的依赖。 

 这样的想法,荀彧觉得不应该在一个天子身上出现。 

 一旁曹操沉默不语。 

 因为他想到了中原的现状,如今中原之所以承平,全耐乾皇一诏,若不然冀州南阳的战火仍在继续,甚至益州也将沦为楚地。 

 大汉在楚国严密的攻势下。 

 别说休养生息大行练兵,就连保地域不失都是一个难题。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刘协再度恭敬行礼,神色认真道:“姐夫曾于文陵,与学生兄长二人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生亦不敢忘,还请老师放心!” 

 “陛下能有此心,当为大汉之福!” 

 荀彧闻言面色一缓,扶起刘协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一旁曹操却已思绪飘远。 

 他在想,乾皇当初东归祭拜先帝,同皇子辩说的话,如果对方听进去了,如今的大汉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 

 三人又交谈了许久。 

 直至夜幕降临,曹操与荀彧才一道离开皇宫,两人一路上各自怀着心事,谁也没有多说什么。 

 接下来数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