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袁基之议,郑玄西来!



申时之际。 

 袁基和荀彧同坐一驾车舆,缓缓行出文陵。 

 “文若!” 

 袁基面色激动道:“为兄有一议,希望得到你的支持!” 

 自段修答应袁基之后,他便一直保持这个状态,似书籍流入中原,可以惠及百姓,是一件令他特别振奋事情一般。 

 “士纪兄但讲无妨!” 

 荀彧闻言笑着点头。 

 “正如武侯所言!” 

 袁基正色道:“并非他不将书籍流入中原,而是中原之生民疲敝,就算将其流入,所惠及的百姓也是无多!” 

 “为兄提议!” 

 “待下次朝议之际,联合朝臣诸公征集财物,取得书籍之后,再将其以朝廷的名义,由各州郡府衙,赠与天下百姓!” 

 “如此一来!” 

 “百姓感念朝廷恩德,必能快速的凝聚民心,还能惠及万民,此不为一举多得?” 

 “士纪兄!” 

 荀彧闻言迟疑道:“你可曾想过,衮衮诸公有多少人,可以赞同此议?” 

 “此事不急!” 

 袁基胸有成竹道:“只要能得文若支持,为兄相信此事必成!” 

 “中原百姓太苦!” 

 “咱们虽然不能像武侯那般,为百姓做到面面俱到,但让诸公出些书籍的财物,想必还是没什么问题!” 

 “好!” 

 荀彧闻言点点头,开口道:“既然士纪兄有心,彧必当全力支持!” 

 这件事怎么看都是利国利民。 

 财物由袁基领头,名义又交给了朝廷,受恩惠的又是百姓,至少荀彧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妥。 

 毕竟得罪人的事情。 

 是由袁基做的。 

 八月下旬。 

 刘辩与何氏提起,欲让其退出庙堂,遭遇何氏的眼泪攻势,一边骂刘辩没良心,一边言刘辩被段修蛊惑,一边哀冬悲秋。 

 最后刘辩只得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 

 袁基与朝堂提出以书惠民,自身愿出八千金财物交给太常,并呼吁朝臣随他一同,为大汉的强盛出一份力。 

 然而支持袁基的人并不多。 

 不是官吏觉得这袁基是不是疯了,也有不少官吏认为袁基高风亮节。 

 但由于支持的官吏不多。 

 这件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随后袁基便以此为由奔走各方,不论是世家,还是豪族,哪怕是富商,都成了袁基的拜访目标。 

 看着袁基为百姓奔走。 

 荀彧心中感叹不已。 

 差不多同一时间。 

 远在贵霜偏僻县城的一名农夫,在得知刘宏身死的消息以后,大哭不止,悲痛不已。 

 八月二十八。 

 刘辩领着文武百官前往文陵,一番祭拜之后,送别了段修。 

 九月初。 

 兜兜转转五个多月的一众夫子。 

 终于来到了天武城。 

 “孩儿见过父亲!” 

 “学生见过老师!” 

 郑益带着两个师兄,在城外三十里见到了郑玄。 

 “好好好!” 

 郑玄看了看自家的毒苗苗,又看了孙乾国渊二人,一张老脸上满是欣慰之色。 

 “益恩!” 

 似想到了什么,郑玄板着脸道:“听说你在西域成婚,为何不告知为父?” 

 实际上他这一路走来,心中的怒火早已消失无踪,只是看着这家伙来接他,竟然不把儿媳妇带过来,这让他多少有些生气。 

 “父亲!” 

 郑益闻言面色一白,四顾之后弱弱道:“您看此地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待回府之后,孩儿再与您细细道来!” 

 “哼!” 

 郑玄看了一眼四周,冷哼一声道:“老夫倒是想听听,你能作何解释!” 

 说完,郑玄就回了车舆。 

 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名士,他也不好在这里教育儿子。 

 待郑玄入内以后。 

 三个难兄难弟对手一眼,随后便前行领路。 

 “益恩!” 

 孙乾目光锐利看着郑益,抱怨道:“都是你整出来的,要我说,你当初若是坦白,哪能有这么多事?” 

 “咳咳!” 

 郑益闻言干咳一声道:“事到如今,抱怨也是于事无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心中暗道当初要是坦白,哪里还能抱得美人归? 

 “天武城!” 

 郑玄掀开车帘看着前方的城门,脸上呈现出一抹凝重之色。 

 段修干的事情哪怕在他看来,都是古今未有的,而他来到这里,以后也算是乾汉之人,心情难免有些复杂。 

 “父亲!”车舆外郑益一脸讨好道:“您看这天武城,比之雒阳城如何,这可是子尼师兄亲自督建的,如今城内除了王宫和城东与城南,其他地方都修建好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