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荀彧袁基,骜枪战斧!



十月初,雒阳。 

 南宫,章德殿内。 

 刘宏和荀彧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无奈,因为荀彧原本给刘宏提议,让蔡邕前往鸿都门学担任祭酒。 

 现在蔡邕却跑了。 

 让得荀彧尴尬的同样,也让刘宏有些麻爪。 

 “文若!” 

 刘宏面色复杂道:“我中原文风鼎盛,名士如过江之鲫,难道除了蔡邕以外,就没人可以坐镇鸿都了吗?” 

 他放蔡邕致仕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对方有多重要,现在经荀彧提起,才觉得自己好像草率了些。 

 “难!” 

 荀彧面色凝重道:“今中原所推崇的名士,那是所谓的三君,八骏,八厨以及八顾为主流,这些是什么样的人,陛下应该会很清楚!” 

 “名流如康成公,水镜先生,伯喈公等人尽归乾汉,哪怕王烈,管宁,邴原等人,也在康成公的召集下进入乾汉!” 

 “为今之际!” 

 “大汉学宫用人,或许只能从敦煌张芝,敦煌张昶,南阳宋忠,荆州綦毋闿,安平乐隐,襄阳庞德公等人之中决出!” 

 “朕就说嘛!” 

 刘宏闻言脸上也恢复了自信,爽朗道:“朕泱泱大汉,其博学之士,又岂能只有康成,水镜,蔡邕之流?” 

 “文若,你为太常!” 

 “关于学宫祭酒,以及各处书院院正,学舍山主,都可以由你一言而决,如今书已入雒,朕相信你能做到!” 

 至于所谓的八厨八顾。 

 丝毫没有被刘宏看在眼里,因为他清楚那些名士都是什么玩意。 

 “微臣领命!” 

 荀彧闻言深吸口气,恭敬行礼应是,面对天子沉甸甸的信任,他也只能打起精神,竭尽全力做到最好。 

 他说得这些人。 

 都是天下少有的名士,也是真正有些本事的人,但这些人大多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们身后,几乎都有着一个世家。 

 可现在能供荀彧选择的。 

 也并不多。 

 回到太常府邸,得知袁基前来拜访,荀彧也加快了脚步。 

 “见过士纪兄!” 

 进入大堂,便看到了在其中自饮的袁基,荀彧连忙上前行礼。 

 “文若贤弟有礼了!” 

 袁基见状也连忙起身行礼,脸上带着丝丝笑意,让人只觉如沐春风。 

 “文若!” 

 互相见礼之后,袁基笑着开口道:“为兄适才听闻伯喈公离开雒阳,这才赶来府上,想必贤弟已经见过陛下了!” 

 两人现在的关系,不说是无话不谈,但也算很聊得来,相互之间更是以兄弟相称。 

 “士纪兄慧眼如炬!” 

 荀彧一边引着袁基就坐,也没有隐瞒,把自己的苦恼说了一遍。 

 “文若似乎遗漏了四人!” 

 袁基听完以后笑看这荀彧,脸上满是打趣之色。 

 “士纪兄不妨直言!” 

 荀彧目光一亮,他最近正愁有大德者,且学术高深者太少,毕竟他需要的祭酒,不单单只是鸿都和太学。 

 如一些州郡。 

 到时候也会普及书籍,同样也需要大德者坐镇。 

 “泰山刘洪,泰山羊续,范阳卢植,北海孔融!” 

 袁基没有卖关子,直接说出了四个人的名字。 

 “士纪兄高见!” 

 荀彧闻言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朝袁基行了一礼道:“却是在下疏忽了!” 

 天下的名士很多。 

 但能叫出来名字的也屈指可数,荀彧经过袁基的提醒,才想到是他的格局有点小了,现有的大汉官吏,也未必不能坐镇书院。 

 不论是刘洪,还是羊续。 

 亦或者孔融,卢植。 

 这四个人,不管从哪方面来讲,都能坐镇一方书院,其中孔融或许还差了一点,但其孔圣二十世孙的身份,便可以弥补所有的不足。 

 羊续更是少有的清廉官吏。 

 对方去年被天下称为悬鱼太守,可见其高洁的品性。 

 “文若不必如此,当局者迷嘛!” 

 袁基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此时的他的确没有什么私心,而是真心实意的同荀彧结交,更是真心实意的为大汉出力。 

 两人再度寒暄了一阵。 

 袁基便提出告辞,而荀彧则是开始给四人修书,询问一下这四个人的意见。 

 十月中旬。 

 凉州武侯府演武的的结果,以及科举前三的获得者的名字,也传入雒阳。 

 许褚为都尉。 

 张辽甘宁名为军司马,其他前十的武人皆为军侯,进入大营适应军队。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