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武威世家,大兴商业!



雒阳。 

 北宫章德殿内。 

 刘宏高坐龙案之后,下方大将军何进,太尉张温,司空荀爽,司徒曹嵩四府主官垂首而立。 

 “朕今日!” 

 刘宏俯瞰着四人,淡淡开口道:“召你们四人共同前此,其中的目的,想必你们都心里有数!” 

 “臣等明白!” 

 何进等人对视一眼,恭敬行礼。 

 “嗯!” 

 刘宏微微颔首,沉声道:“由于皇子年幼,所以朕此行并不设监国皇子,寻常奏书由尔等四府相机而决,黄巾将平,关于此次平定黄巾的军功嘉奖,由朕归朝之后再议!” 

 随着刘宏话落。 

 张温等人不由将目光投向何进,毕竟他们三个人对于谁监国,谁为太子,都没有什么影响。 

 “唯!” 

 何进面色微微一沉,但对上刘宏的目光之后,瞬间便老实了下来。 

 “荀卿!” 

 见何进老实,刘宏这才露出一丝笑容,看向荀爽道:“此前大鸿胪已与朕禀明,武侯的婚期定于来年三月九日,朕对此深表歉意,然婚姻乃人生大事,马虎不得,还望荀卿能够理解才是!” 

 “陛下无需如此!” 

 荀爽一脸正色,恭敬行礼道:“您能够记挂此事,便已经是对荀家的恩赐,小女那边微臣自会说明,想必她定能理解陛下的苦衷!” 

 天子的想法他又怎能不知。 

 武侯这平定黄巾的一战,看似打的漂亮,赢了一时的民心,实际上也将自己推到了世家,甚至天子的对立面。 

 现在天子即将前往武侯封地,两人之间形势微妙,最后走到哪一步,连他也无法预测,至于婚事反正天子随便找个理由,都可以拖延很长一段时间。 

 “如此便好!” 

 刘宏满意的点了点头,挥手道:“你们下去吧!” 

 “唯!” 

 四人闻言恭敬行礼,之后转身离开了章德殿。 

 七月中旬。 

 凉州武威郡。 

 入夜时分。 

 姑臧城,段氏祖宅一处书房之中。 

 “武威石氏!” 

 段修看完荀衍送来的公文,又结合之前的文书,眼中闪过一缕杀意。 

 “武侯!” 

 一旁正在处理公文的贾诩,好似察觉到了什么,迟疑道:“石氏乃武威郡八大豪族之一,祖上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康叔的六世孙卫靖伯之孙石碏,数百年下来,石氏不断融合归化羌族,其家族部曲不低于两千,是武威郡中典型的多源流豪族,同样也是武威郡数一数二的强族!” 

 作为土生土长的姑臧人士。 

 对于武威郡的各大豪强,贾诩心中自然门清,他倒不是担心武侯吃亏,而是担心武侯轻敌。 

 “呵呵!” 

 段修闻言轻笑一声,旋即提笔在荀衍的公文上批了一个字。 

 “别说只是豪族!” 

 将公文合上放到一边,段修重新拿出一份公文,淡漠道:“在本侯封地之内,哪怕是皇族,也得遵守武侯律!” 

 “……” 

 贾诩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个话题显然不是他能接待。 

 “文和?!” 

 段修眉头微蹙盯着公文,手指微颤嘴角微抽道:“本侯问你,武侯馍馍是何物?” 

 这封公文是荀攸送过来的,上面记载着各地妇孺能做的活计,而武侯馍馍高居首位,足有两万久千多名妇孺,对自己这份手艺很自信。 

 “这个?这。。。这个!?” 

 贾诩闻言瞬间抬头,看着段修怪异的目光,他也有些手足无措,心中暗骂自己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说吧!” 

 段修看着贾诩,心中有股不好的预感。 

 “回武侯!” 

 贾诩连忙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道:“武侯馍馍原名叫馒头,属下也不知道,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就被百姓传成了这个名字,当属下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向您汇报了!” 

 “嗯,本侯知道了!” 

 段修闻言深吸了口气,淡淡回应之后,继续看着手中的公文。 

 贾诩偷偷瞄了瞄段修之后,见对方好似没有生气,也就放心来。 

 “文和!” 

 将公文放下以后,段修问道:“此前吩咐你建的作坊,如今怎么样了?” 

 “这个。。!” 

 贾诩沉吟道:“属下找工部规划了五个作坊,现在已经动工,预计月底可以建成!” 

 “五个吗?” 

 段修想了想,蹙眉道:“还不够,你下去之后与工部联系,但凡封地县城,万人之县最少兴建三家酒肆,五家驿站,十家馒头铺子,以及一个作坊!”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