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三郡矿藏,大汉盐政!



随着这天的事情传开。

 段修在羌人之间的名声,也由原来的恶名,换成了仁义之名,三郡之地成为汉人的羌族,更是对段修一阵歌功颂德,家家户户立起了长生牌位。

 纷纷舍弃家里的祭器。

 摘掉头上的羽毛,他们正式的融入大汉,为大汉的繁荣添砖加瓦。

 半个月时间悄然而过。

 来到了七月中旬。

 镇西武侯府内,贾诩正在向段修汇报工作。

 “都护!”

 汇报完户籍之后,贾诩继续道:“如今城外北大河畔马场,育有战马总计十二万八千匹,其中幼马五万两千,老马一万四千!”

 “嗯!”

 段修满意的点了点头,大汉缺战马,那只是单纯的皇帝缺战马而已,边郡世家战马从来都不缺,如董卓后期西凉铁骑十几万,基本都从羌族和自家马场而来。

 “矿藏如何?”

 段修再度问道。

 “回都护!”

 贾诩沉吟道:“目前三郡之地,石墨矿开发三座,盐矿一座,铁矿两座!”

 “雪花盐库存多少?”

 石墨就是煤炭,这个时代一部分铁匠锻铁,已经使用上了煤炭,不过大部分还是用的木炭而已。

 而矿盐制作工艺。

 自然难不倒段修,作为红旗下的青年,啥都懂一点,杂而不精是一个问题,但一些小事物处理,和做一些小发明,还是没问题的。

 “目前府库里已有五百石!”

 贾诩舔了舔嘴角,似乎在回味雪花盐的味道。

 “五百石!”

 段修微微蹙眉,才三千斤的量着实不多,开口道:“三郡之地盐,铁,粮食皆为官营,这一点文和要多上点心,半月之后,官府开始贩卖雪花盐,以低于市场价五倍的价格,售卖给三郡百姓,同样每户人家做好登记,每月只许购买一斤雪花盐,至于外来商户,则以青盐五倍价格出售!”

 大汉原来也是盐铁官营。

 可到了这个时候,盐铁官营已经不存在了,青盐是一种统称,可以理解为青州那边的产盐,徐州巨富糜家就是以青盐起家。

 而青盐产量极低。

 百姓之家稍微好一点的,可以买点盐布回家吸收盐分,大多数家里盐分来源,则是酱菜,这个时代大汉的酱菜同样闻名。

 “那外来百姓呢?”

 对于段修的吩咐,贾诩没有异议,只是提出了新的问题。

 “非三郡户籍百姓!”

 段修双眼微眯道:“每月可购买半斤雪花盐,同样让荀衍看好各个关卡,雪花盐外流需要户部大印,粮食外流就直接斩于关前!”

 这个时代粮食的重要性。

 自然不必多说,小冰河时代降临,各地粮食收成都以肉眼可见减少,不看好粮食未来饿死多少人都不知道。

 同样段修也需要这种差异化。

 吸引天下百姓目光。

 “属下明白了!”

 贾诩点了点头。

 “文和!”

 段修含笑道:“不要舍不得花钱,粮食比钱来得重要,对了,畜官养猪那边情况怎么样?”

 不过是牛羊还是鸡鸭。

 与猪比起来,都没法比。

 只有把猪养起来,才会有足够的油水,因为植物油的提炼,在这个时代属于凤毛麟角,猪肉被上层人士称为贱食,除了因为其成长环境以外,更主要是没有好的烹饪方法。

 铁锅的普及。

 目前的段修还做不到,不过小圈子普及还是可以的。

 “畜官那边!”

 贾诩想了想,有些肉疼道:“目前育有两万猪崽,每天消耗的粮食同样是天文数字。”

 “先养着,那可都是宝贝!”

 段修笑着摆了摆手,“三郡土地丈量到哪里了?”

 “目前还剩敦煌郡!”

 贾诩回道。

 “嗯!”

 段修点了点头,“待土地丈量以后,全部收为武侯府,配合开荒,按每户一人十大亩来算,剩下的启用屯田制!”

 “十大亩会不会太多了?”

 贾诩可是知道的,哪怕西汉时期文景盛世的时候,一户人家最多才分配十五大亩,近三十小亩土地。

 而实际上。

 真正到了百姓手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平均一户才七八大亩土地而已。

 而这个时节。

 一户五口之家,能有五大亩都是谢天谢地,很多百姓活不下去,或卖地之后当流民,或打包自己给豪族当佃户。

 而豪族土地到手以后。

 因为家族特权,一点税都不用交,自然就会让朝廷出现财政危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