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定天下
“官印拿来”
两人一下子转过身来,眼前是一排排紧锁的橱柜,第一排也是最上层的是国家五品以上官员的资料和信件,第二和三排的是全国有名的富豪或乡绅贵胄,再往下的第四和五排则是本地的有名望的进士,举人乃至乡绅。除此之外,每一排柜子的锁颜色材质也不相同,第一排是金子所做,往后依次改为银和铜。
橱柜旁边有滑轨,轨道上安放着梯子,整个橱柜排有近乎5米高,看起来十分具有压迫感,橱柜上还贴着一张印有半个官印的草纸。而声音的发出者------一个看起来很臃肿的中年男人则慵懒的躺在太师椅上,面前有一道贯穿整个房间的桌板,桌板上摞放着大大小小,厚度不一的公文。
李辰安从身上的包袱里取出官印,那个慵懒的男人看到官印上的虎头浮雕后马上严肃了起来,双手恭恭敬敬的捧起来,随即站起身来走到橱柜前面用滑轮将梯子移过来后,笨拙的爬在梯子上,像一只蠕虫一样一弓一伸的向上攀爬,等爬到顶层后再将梯子稳定住,借着扶手一点一点的摸索。
最后,他在一个崭新的橱柜前面停了下来,从这个橱柜可以看出崔浩并未怎么到雍州办过公。紧接着那男人将官印沾上印泥,双手捧起后使劲一按,那张草纸瞬间凹陷了进去,紧接着那男人用力一转,整个橱柜咔哒一声开了。
橱柜里面很黑,宁冠城在地下仰望时只看到漆黑一片,那男人鼓捣了半天最后放下了一根绳子,李辰安见状将绳子一端挂上信件,随后用力一拉,整条绳子瞬间收缩进那个橱柜中的黑暗里,随着橱柜门猛的关闭,那男人带着印上官印的草纸和印章一起顺着梯子爬了下来。
爬下来后他将官印交还给了宁冠城,随即将那张印了官印的草纸放进了一旁的公文袋里。
“两位大人,信件走什么渠道?”
“加急送往京城。”
“哦哦,那一共是10两银子”
李辰安和宁冠城交好了罚款一起走出了压抑紧张的公镖局里。在雍州城里吃了一顿面条后便出城,带着鬼和李辰霞一起赶回长安。
两日后,拓跋焘坐在自己的寝宫里,面前摆着一个拆开的信封,从信封中拆出来了两封信。
第一封,是雍州刺史李安的笔记,信中说道通过截获盖吴的密信,得知他的部队现当今正在酝酿一次阴谋,他暗中调动部队沿着河流从凉州南下至不远的长安,并在长安城中藏匿。如果这种情况属实的话,拓跋焘想,因为朝廷现在正驻扎在与凉州隔岸相对的瓜州,所以盖吴近几日的撤兵可能是诱饵,目的是引诱朝廷进入长安城旁地形复杂的九嵕山,再与长安中的部队一起围攻。
但是第二封信中的内容却着实让拓跋焘犯起了难,只因第二封信上盖着崔浩的官印,并且字体也和崔浩无二,但这第二封信的内容却与第一封信截然相反。第二封信并不是情报,而是崔浩在记录自己逃难路上的所见。根据崔浩所言,盖吴的部队似乎已经到了强弩之末,再无反扑的能力,沿路所见军民皆目光涣散,腿脚乏力,大多数人手里只剩下除草种植用的农具,盔甲兵器也所剩无几。因此此时并没显出什么迹象,反而像是在修养生息,整顿兵力。
拓跋焘将胡须捋了起来,从字体和各种保密措施来看,两封信暂时无从查伪,但是信的内容却如此矛盾。在拓跋焘的认知里,李安和崔浩同属与汉人门阀,两人之间也并未发生过什么过节或冲突,因此其中运用计谋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到底该听从谁的呢,是李安的密报还是崔浩的真实见闻?
“唉,辰安,你说皇上会听哪封信呢?”宁冠城坐在马上扭头向李辰安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