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干海货销路



余小螺心头一顿,其实这个结果她早就猜到了。 

 八安县靠海边很近,新鲜的海货都吃不完,食客们哪有闲心思再去吃干的? 

 果然,尤管事给出的答复也差不多。 

 “弟妹,这干货但凡有人要,凭咱这关系我就给你收了。但你也知道,咱们县临海,都爱吃新鲜的,这些干货我估计也就是尝个嘴,卖不出去多少!” 

 尤管事的眉头皱着,背着手走了两圈,似乎在为余小螺着急,但是最后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又重重的叹了口气,道:“要不弟妹,你在县城里看看,或许有人要呢?” 

 “尤大哥,我也是这样想的,这些干货做出来就是为了不容易坏,在咱这儿卖不出去,那就去外地买,总能想出个办法。” 

 今天满客楼格外的忙,这么老半天,余小螺也没见到钟大厨,恐怕正在灶房里热火朝天的炒菜。 

 尤管事痛快的称了重,给余小螺结算了海货钱,揣着沉甸甸的银子,余小螺的内心已经毫无波澜,毕竟她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 

 “尤大哥,这木桶我带着不方便,还得麻烦放在满客楼,等我一会儿再回来拿。” 

 尤管事哪有不同意的道理?直接点头就给应了,还派了个小伙计专门给余小螺看到这些干货,“弟妹,东西放这儿你放心,不会有人拿的。” 

 “那就谢谢尤大哥了。”余小螺也不耽误,径直便出了满客楼。 

 八安县的码头集市客流量大,平时余小螺来县城,都会在这里顺道买点菜回去,西边的集市有猪肉摊子,基本上都是县里人去赶集,相对于码头集市,人流量能少一些。 

 余小螺权衡再三,最终还是去了码头集市,那里人多,机会肯定也多,说不定就能让她找到商机了呢? 

 “包子!鲜肉馅儿的包子,三文钱一个!” 

 “馄饨,皮薄馅儿多,又大个的馄饨,你是吃一个想两个,这两个想一碗,五文钱管饱!” 

 “刚下船的墨鱼、花甲、老乌龟,大补,便宜卖喽!” 

 靠近码头,多的是船上干苦力的扛包,所以这里面吃食的比较多,主打的就是量大,实惠,管饱,精致的小吃食在这里根本就不受欢迎。 

 嘿得隆咚!嘿得隆咚! 

 在一连串的叫卖之下,突然出现了俏皮的波浪鼓摇动的声音。 

 余小螺来了点兴趣,俗话说,货郎推车挑担,走街串巷,这怎么还来码头上叫卖了? 

 顺着波浪鼓摇动的方向看去,有个身穿绿色夹袄的男子,身形不高,头戴方巾,肩膀上挑着两个担子,左手拿着个拨浪鼓,拨浪鼓下面系了个小铜锤。 

 还安了个小木把,前面平行一个大小相当的铜锣,系了两个硬纸小锤,锣鼓一体,小木把摇动起来的时候锣鼓齐鸣,好多人都凑近了看。 

 余小螺也顺着人群往前凑,这货郎扯着嗓子,唱的还颇有章法。 

 唱罢之后,便一口一个姐姐,人又长得白净秀气,这里买菜的妇人和婆子们都被吸引了过来,一个个的眼睛都发了绿光。 

 “姐姐,您快过来看看这风车,小风一吹呼啦啦转,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四文钱一个小风车,买回去给孩子个高兴!” 

 前头挂着的是儿童玩具,漂亮的红花小风车、竹编的绿头蟋蟀,小蚂蚱、小木马,还挂着些用红线绑的坠子,有花朵样子的,还有三个白圈串起来,做成的穗子。 

 最前面插了几个小风车,呼啦啦的转着,也不知道这小货郎用了什么给风车染色,在阳光下竟然反射出了五颜六色的光泽,像一座宝山。 

 “姐姐,您哪差了?什么黄脸婆,那是您没用对好胭脂,您瞧瞧我手里这个,打开以后喷香喷香,抹到脸上那是人比花娇,保证您相公看了就忘了那小狐狸精!” 

 余小螺瞧着那货郎口灿莲花,夸的大姑娘、小媳妇老婆子,一个个都眉开眼笑,恨不得把他这货郎摊子上的东西都给买光了,就为了能让这小货郎多说几句话。 

 果然,古代的货郎永远都是走在时代前沿,引领潮流的人啊,若是放在现代,那妥妥的就是带货主播。 

 “姐姐,我这最不缺的就是针头线脑,甭管你是大针小针,缝衣服,纳鞋底都没问题!” 

 余小螺都快被姑娘婆子们挤成人肉饼了,没错,她就是看中了这小货郎的口才,男女老少通杀,这样的做生意他不赚钱谁赚钱?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