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朝会-第2/3页
“然!国不可一日无君,孤勉力而行,唯诚惶诚恐,谨言慎行,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又每每思及先王,食无味、夜不寐,失魂落魄不知旦暮!”
“全赖诸位干城用心,操持政务,方得周全。孤,谢过诸君!”
说到这里,赢异起身、离席,拱手、鞠躬!
一番话合情、合理!满堂臣工听得心情舒畅,连忙还礼。
赢异又重新落座,继续说道:
“大秦自孝公变法,励精图治,耕战强国,秉五世余烈,唯望一统**,称霸天下!”
“孤必秉承先祖遗志,与诸君共勉、开疆拓土!”
“吾王万岁!”
堂下黑压压一片,全部跪了下来,高呼万岁!乌桓也赶紧跟着跪拜。
乌桓心中又刷新了对赢异的认识,后世史书对赢异笔墨不多,让很多人以为是个平庸之君。
这两天看赢异行事说话,其实是深谙为君之道啊,看来只是因为在位时间太短,且又平稳过渡,无甚大事。
实际上平稳过渡也是一大本事啊!
秦国自蓝田之战后秦昭王就采取了保守政策,调养生息,尽量不起干戈。
秦昭王一世雄主早已看得明白,安国君守成善可、进取不足。
且蓝田之战让他意识到关中也未必百分百安全,而秦国虽然强盛,以一敌六还有差距。
所以,调养生息,派李冰治理蜀郡,储备力量以待后世明君出世,再与六国争锋。
但是秦国自商鞅变法,就给秦国定下来基调——耕战强国,辅以军功爵制度和法治。
秦人以军功显贵,虽王室后裔,若不是立为太子的,没有军功也是不得爵位。
百年下来,秦人早已经习惯并热衷于征战立功,以命博富贵。
一户家里若有子嗣从军,父母必送至闾阙,再三叮嘱:
“一定要立功!千万别当逃兵!”
为啥?因为立功就一定有赏赐,赏田、赏金、赏待遇。而如果当了逃兵全家都要连坐。
所以,秦人在战场上悍不畏死,常常还没开打,在气势上就压倒敌军了。
六国都说秦人野蛮,作战悍不畏死。
往往袒露上身,刀箭临身也不闪躲,砍了人头就挂在腰间。
殊不知,那些人头都是要拿来换军功的,往往一场大战下来,人头堆积如山,而成京观。
后来因为人头笨重,影响作战,才慢慢改成了割耳朵计功。
在这样的民风熏陶之下,秦国从朝堂到民间,人人求功心切。
民间和朝臣已经太长时间没有晋爵了,只是昭王威严,大臣们都不敢多言。
孝文王登基时大臣们以为终于有盼头了,却不料,孝文王正式登基三日即在夜里暴薨。
而新君即位几个月,也没有什么动静,大家的耐心已经到了极限。
有的大臣已经在私下传播抱怨,甚至有人说:“新君羸弱,难堪大任。”
今日,赢异一改所有人对他的印象,先是肯定、感谢臣工们的作为,再及时抛出强硬国策。
大臣们议论纷纷,刮目相看,尤其武将这边,更是群情激昂。
赢异昨日与吕不韦密室策论许久,当然还有后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