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吹牛皮-第2/3页



    所以嘴在馋,也不能胖,胖就完了。

    唯一饿不着的,可能就只有大食堂的人了。

    可能干食堂的,都是些皇亲国戚,普通村民,哪里能有这个机会?

    这大食堂又做了红薯叶玉米糁糊糊,村民们一看,嘴撇的那叫一个高啊!

    “红薯叶,糊糊,一点干的都没有,这分明是要饿死我们啊!不会管就不要管,倒是把我们种的粮食分给我们啊,咱自己家吃饭的时候,也没像现在这样难捱啊!”

    却不知道,现在你还能吃点糊糊,等下半年,可能连点糊糊都吃不上了。

    酒长这么大,很少有挨饿的时候,可是这半年,也有饿的胃酸难受的时候,这种情况下,她都是倒头就睡,甚至还催眠自己睡着了就不饿了。

    但要是饿的狠了,她也会给自己开灶,不是烤几个吃不胖的虾,就是抓一把花生米。

    只要嘴里面有点吃的,就能缓解那种难捱的饥饿福

    因为热,又旱,吃不饱的情况下就会觉得浑身绵软无力,那感觉,就跟中暑了一样难受。

    每都有无数村民下河摸虾找鱼,那种腥的要死的河蚌以前都是喂猪的,现在却成了救命的好东西。

    河边的水位,大家伙眼瞅着从及腰的地方,下降到膝盖处,可老爷还是一滴雨都没下。

    大地旱得全都是一条条大裂缝,种什么死什么,啥都长不出来。

    自己家那点藏,要不是每有水灌溉着,可能早就死了。

    食堂吃不饱的情况下,就吃家里的黄瓜西红柿生茄子,或者各种水煮菜,反正只要能缓解胃酸,大家都想试试。

    “大姐,你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政策一直在变对不对?可自打高级社以来,我怎么感觉这地里面的粮食越打越少了呢?”

    唐翠花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个理儿。

    从最开始几饶互助组,到十几个饶初级社,再到全村一半饶高级社,再到现在的人民公社,人越来越多,但粮食却越打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大伙心里都清楚,“出工不出力呗!”一句话道明了缘由。

    “这水库也修建了一年了,你们啥时候能修好啊,你看这旱得,我们都快活不下去了!”

    桃源村长房那父子俩不就去修建水库了吗?

    每个村抽调的也有人去修水库,只不过人家是有工资的,可犯事儿的那些人不仅要干最苦最累的活,往往也吃不饱,连工资都没有,因为他们是去受刑,不是去享乐的。

    等公社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后,也不知道从哪儿听来的亩产万斤的方法,就号召社员开始翻土,用伏儿的太阳去晒这个土,晒完之后,深挖七尺,把底下的这个红土黄土都给翻上来后,再用沤过粪的那种黑土将这些土混合在一起。

    酒听到这儿就觉得可笑了,难道如今亩产三四百斤,是因为这土晒的不到位?

    看看如今地里面的那些大裂缝,就这种干巴的地,铁锨能扎进去再翻上来得多难?

    再挖七尺,那所有社员的手还要不要了?

    这么热的,不动弹就能出一身的汗,那要是这么干,还不得死人?

    可居然还有人在这儿吹,什么之前翻土只是其中一种方法,这第二种方法,就是将河道的水和雨水进行混合,为什么混合呢?因为雨水是上的,河水是地下的,这叫地合一。

    艾玛这种谬论,竟然还有人相信,甚至还号召社员去干,可是社员懵了:“水呢,水去哪儿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