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夏收夏播-第2/3页



    麦子从种下到收割,没有下过一滴雨,全靠社员们辛苦的浇水,可如今竟然平均才不过三百斤。

    搁谁谁心里痛快啊?

    然而这却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收了麦子以后,还要种下一季的玉米,可这玉米种到地里不得需要水?土地没有水分,种子也不发芽啊?

    那也意味着,新一轮的浇水任务重新上线不,还得给地里面上肥料。

    很多社员因此都泄了气,从早忙到晚,最后亩产只有二三百斤重,谁能接受这个事实?

    村里年前结婚的,陆续也都怀了孕,可这些妇女一样得参加劳动,一样吃那些没营养的菜窝窝、红薯面高粱面窝头,干巴的没啥滋味儿,一点油水都没樱

    眼瞅着又要进行夏播,很多人都受不了了,甚至还想撂挑子不干,因为即便夏收之后,他们的伙食也没有任何的改善,甚至感觉比夏收之前还要差,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社里面几乎将所有的粮食上交比拼了?

    可怜老百姓们还在掰着手指头算着啥时候能吃上白面窝头呢!

    句难听话,有些人家吃的,那还不如大黑一家几口子呢!

    要不酒叮嘱姐姐出门带着大黑的时候得心着点儿?

    就怕有人饿昏了头,把大黑抓走杀吃了。

    翠红了解到酒的意思之后,再出门就不带大黑了,她可不想那些崽子们没了妈妈。

    哪儿都不比家里更安全。

    夏收之前大概只有在农村,能感受到真正的缺粮少菜,城里人大多数是吃商品粮的,除了酒厂这些关系比较大的行当受影响外,大多数饶生活感觉影响也不是很大。

    然而等夏收结束之后,各地的亩产一上报,哪怕各个生产队拿出了自己大半儿的储蓄,也撵不上自己当初吹出去的那个牛皮,以至于纷纷开始苛刻下面的平头老百姓,甚至搞得夏播工作也无法继续。

    连日的干旱,夏收公粮,各个生产队副业也接连受影响后,城里的农副产品终于供不应求了。

    以前拿粮票,每个月能买三十斤,三十六斤粮食的,现在或许只能买到十几二十斤,各地都出台了限量限购政策,这些消息,酒他们都从收音机里听到了。

    哥哥姐姐们也在想方设法凑粮票肉票省给他们,想让家里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补充营养。

    主要还是有些生产队已经出现妇女因为营养不.良而纷纷晕倒送医的事儿,在大城市的他们对这类的信息知道的比较早,所以孝顺的他们一边写信给家,一边想办法购买硬货寄回家。

    后来还是陶昌义收到信后,纷纷给他们发羚报。

    “不要往家寄,会丢。”

    越是大灾大难面前,越是能显出粮食的珍贵之处,如果让谁知道你包裹里装的是什么,怕是还不等送到目的地,就别洗劫一空了。

    却不想哥哥们也不是没脑子的,竟然在一大包衣服口袋里,藏了坚.硬的花生饼、豆饼。

    也不知道他们从哪儿弄来的,前后寄了差不多十斤,这十斤重的饼子咬是咬不动的,还得用铁锤砸,砸开之后放到锅里面熬煮,味道不怎么好,但人在关键时候吃了,却饿不死。

    爷奶格外珍惜这十斤饼子,交给酒让她藏起来。

    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年只有酒藏的东西他们找不到,问她的时候她还特神秘。

    “告诉你们方法了,那还有我什么事儿啊,不告诉你们,相信我就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