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清算(四)



    郑家公子赔了几个大美女,见不着池家饶面。想要美女回来,见不着人,怎么要?哪怕见到了人,办不成事,仍没法张嘴。真张嘴要人,反得罪了池家,别人更笑他气。左思右想,大宋国土广阔,单单做丝绸棉布的着名铺子有数百家,各种作坊成千上万。难道没有池家的生意,我家就做不成衣服了?池家不肯松口,我就去别家购买,照样开成衣铺。他先与南京城中的铺子谈生意,谈不成。见了面几句话不上,人家就匆匆离开。郑家公子找京畿周围的工坊谈生意,不敢谈。找外地来京畿跑生意的行商,也不敢谈。池家断绝郑家生意的事谁人不知?池家不做的生意,谁敢去做?不是碍于池家皇亲国戚的身份,实是碍于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池家不行垄断,不打压对手,市场很大,谁都可以来赚钱。池家没有以大欺,允许作坊公平参与,这很得人心。许多商铺将池家视为领袖。领袖不合作的商铺,他们自然不合作。那些与池家走的不太近的商铺能分出轻重。为了郑家的高价合同,得罪了池家,吃不了兜着走,太不划算。池家的生意遍布全国,其他地区商贾若得罪了池家,池家能轻而易举的将他们赶出地头,在大宋无法立足。虽然池家没有做过这等事,精明的商人肯定要想的周全些,权衡利弊。郑家公子必然找不到别的路子替代了池家生意。

    郑家公子无路可退,退了必定破产。成衣铺无成衣售卖,前两日已关了门。他想着既然没有丝绸棉布的工坊与我家做生意,出钱买几家或者开几家工坊,自给自用,不需要依赖旁人,岂不是好?如今市场对丝绸棉布的需求量极高,是个赚钱的行业。想收购现成的工坊,要价太离谱,郑家公子不肯做冤大头。索性自己开几家工坊,能省下大量金银。新开工坊需朝廷的许可证。许可证要实地考察,审验资质,都符合要求仍要半个月下发。郑家没有了库存,成衣铺没衣服卖,如何等半个月?好在他家上面有人,找工部主事隔日就拿到了许可证。买几间空房子,进了设备,招收工人,准备生产。生产丝绸棉布需买入蚕丝棉线。又发现蚕丝棉线工坊也不肯卖给他。郑家总共才几间工坊?因为利,失去池家这样的大主顾,不是太傻了?原材料行业都靠着池家吃饭,郑家无法挖角,得不到丁点份额。

    郑家公子预想的不错。建立丝绸棉布工坊,为成衣铺提供布匹,不会被人掐了脖子。如今买不着蚕丝棉线,难道要继续增加产业,买桑田养蚕,买耕地种棉花吗?棉花今年是来不及了。重金买桑田养蚕,只要愿意花钱就买得到。但这匹蚕刚刚结茧完成,蚕丝收成后出库,赶不上了。等到下一匹蚕结茧至少三个月后。店铺关了十八还好,关了三四个月,所有主顾都会被别家抢走,所有市场都会失去。郑家根本等不到那个时候。郑家少爷遭受了重大打击。池家断绝生意产生的连锁反应,让他根本没有应对之策。空空赔了几万两白银。在成衣铺没有进项的情况下,赔了许多银子,导致家中存银雪上加霜。郑家公子自认为聪明,比许多人强,足以应对危局。总有些人迷之自信,无法理解的自信。为什么会这般自信?正是因为坐井观,无知无畏。但凡爬出井口,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畏惧,知道自己的渺,现实会将自信击得粉碎,从此才能学会谦虚。郑家公子终于明白,无论如何绕不过池家。只能去池家门口等候,希望能见到两位少爷,求个情,留口气。

    水猴子死了。死的蹊跷,淹死在了空脸盆里。传水猴子折在江上后,怕水。怕水怎敢洗脸?宋巩勘验尸首后,证实水猴子是吓死了。但现场有打斗挣扎痕迹,他是被人按在空脸盆里吓死的。与董家公子一样,看似意外,实则凶杀。一个落魄商贾公子,一个暗街混混,他们的死不该受到重视。杀这样两个人为了什么?一个几乎成丧家之犬,一个疯疯癫癫胡言乱语,两个废人,完全没必要杀。但刑部侍郎在京兆府办公,时刻督促。连掌管三法司的陆游都过问了,这件事必定不简单。京兆尹谢深甫不敢怠慢,受到了巨大压力。干这种下作暗杀的人,九成九与暗街有关联。京兆府对南京城所有暗街都有监视,暗街也知道上面在盯着他们。朝廷历来对暗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暗街老老实实,别太出格,能相安无事。这次陆相过问,暗街的问题很严重。京兆府派遣法曹参军程栎率领手下深入暗街调查。暗街中帮派林立,成分复杂,哪里好查?连着几日没有线索,急的程栎茶饭不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