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立生祠
宋朝大军陆续撤离,各回驻地休整。边境恢复安宁,完颜璟终于能松口气。这是他的运气。宋朝要求金国割让一个渔村,村中不过十几户二十户人家,对金国来毫不重要。完颜璟仍不好答应,毕竟这是金国领土,一草一木都不能丢,岂能给就给?虽此时不能得罪了宋朝,但公开要土地,这实在过分了。难不成大金不给,宋朝要动兵来取?唉,宋朝想要,整个中原都能拿得走。大军出动,金国如何抵抗?渔村不重要,为了生存,可以给他们。只怕宋朝得寸进尺,如今要个村,以后要个镇,要个城,要个大城,大金怎么办?完颜璟让礼部询问,这么个渔村,宋朝要它何用?宋朝礼部回复:“贵国别多问。将渔村割让,大宋从边境撤兵。”一听边境撤兵,能解除心头大患,完颜璟不再犹豫。金廷下旨割让。宋朝也遵守协定,撤了大军。
赵盏本有此意,等着找一个台阶。他的舅子还活着,他欣喜异常,要报答那个渔村百姓的恩情。金国割让土地,大宋撤兵,以此作为交换,完颜璟不会有疑心。哪怕完颜璟不知道这表面的和平能维持多久,哪怕谁都清楚,宋朝定要灭金。只要能给金国一些时间,只要火器仿制能获得突破,金国就有了破局的能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完颜璟每日催促枢密院,枢密院每日催促工匠。枢密院甚至不许工匠睡觉休息,日夜不停工作。又将工匠的妻儿老押送到中都城,以此胁迫。如不能按期仿制成功,要杀他们的妻儿老。工匠都心胆俱裂,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巨大压力。不是他们不够努力,实在是火枪的毛病太多,他又不熟知其中原理。纵然逼迫到了绝境,激发出了潜力,也无法用对霖方。陆续组装了数把火枪,无一把能够正常击发。不知是火枪的问题,还是子弹的问题,还是两者皆有问题。
大宋军器所研发火枪的过程中,失败了很多次,没人指责,没人催促,还常常鼓励。工匠们尽管失落,总能减轻压力,调整过来。金国的工匠哪有慈待遇?失败一次两次,就有工匠的妻儿丢了命,就有工匠疯癫了。完颜璟明知这是揠苗助长,他别无选择。他绝对想不到,这支火枪本身就被动了手脚,成功仿制的概率极低。怎么能想到呢?这是装备宋朝军中的武器,宋朝会将装备军中的数千把武器都动了手脚?再看看宋朝发现丢失火枪后的急迫,甚至集结几十万大军,在边境驻扎了将近两个月,那肯定是极为重视此事。为什么就是仿制不出来?起初他相信这种兵器十分复杂,需要时间和精力,急不得。但大军压境,他就没了时间去等。一次次失败,也在损耗他的耐心。火枪没有问题,就是工匠有问题。这几年金国丧失民心,许多百姓都向往大宋。是不是这些汉人工匠不肯拼全力,在故意敷衍?金廷对工匠的压迫更加惨酷,连最基本的权力都被剥夺了。这般对待工匠,如何指望他们造出国家重器?
大宋这边,连续举办了三场婚礼。先是云梦公主赵晗和镇江司指挥使郭忠的婚礼。之后是嘉禾公主赵婉和医部尚书吴印的婚礼。最后是殿前司班都虞侯胡彻和余香的婚礼。整个南京城欢歌笑语,日夜庆贺,城中百姓都为这三对新人送上了祝福。三场婚礼花费五十多万两白银,前所未有之盛大。两位公主的婚礼花费理应出自国库,胡彻的花费由皇家内库承担。赵盏平素节俭,在这方面毫不心疼。胡彻能活着,真是上恩赐。只要人活着,钱算什么?胡彻活着,于国于家都是大好事。朝廷多级提拔,将他从八品武官提拔为正五品武官。这经地义,谁都不能什么。他值得这样的待遇。因胡彻受过重伤,身上多处骨折,一只手臂不灵活,走路也一瘸一拐。他不能去作战部队服役。莫有伤,就算没伤,赵盏也不会允许他再入险地。遂安排胡彻留在三衙,在殿前司负责后勤事务。他为这个国家做的足够多了,他是大宋的英雄。纵马一跃,严重打击金军士气,也直接促成了冀州大捷。让金军对宋军产生了巨大恐惧,攻守相易,影响深远。连徒单镒和辛弃疾这等名将都对他深感敬佩。如今死里逃生,他根本不需要再去证明什么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