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惩前毖后-第2/3页
赵雁苦笑:“你没碰到这样的事,起来容易。如果碰上了,谁知道你会不会狠心?”赵盏:“胡彻是锦的弟弟,我会让锦好好教导。只要胡彻怀有敬畏之心,他就不会犯下大罪。”赵雁问:“你是责怪你母亲没有教育好宋锦城吗?”赵盏:“宋锦城远在成都府,母亲无法时时教导。他是母亲的哥哥,母亲也不好太多。是他自己不争气,怪不着谁。”赵雁:“你母亲只有一个哥哥,宋锦城只有一个儿子,他这个儿子没有后人。要是杀了他们父子,宋氏这一支就无后了。”赵盏:“宋园有十几个妻子,没生下一儿半女,还指望着出现什么奇迹?我留他一命,难道就能有孩子了?”赵雁:“宋园年纪不大,不定有希望。”赵盏:“句难听的话。缺德事做得太多了,没有后人纯属是报应。”赵雁道:“难道没有后饶人,都是做了太多缺德事?”赵盏道:“也未必。但人生在世,还是别做缺德事。哪怕现世没有报应,到了阴曹地府,躲不过下油锅烹炸。”赵雁:“阴曹地府的事不用多谈,谁知道有没有阴曹地府。他是你的舅舅,你何必非要与他过不去?”赵盏:“是我与他过不去吗?是他与我过不去。他是我的舅舅,我是大宋皇帝。他犯了法,犯了死罪,他在对抗大宋的律法,对抗大宋的律法就是对抗皇权,对抗皇权就是对抗我这大宋皇帝。如果他遵纪守法,没有犯罪,我非要杀他,才是我与他过不去。”
赵雁喝了口茶,指着赵盏桌上的茶杯。赵盏摇摇头。赵雁问:“就算是宋锦城与你过不去,你能不能想办法开条口子?”赵盏问:“父亲有好的办法了?”赵雁:“我哪有好的办法?”赵盏想了想。“只能让宋锦城出钱,赔偿被害者家属。一条人命一万两银子,秋念桐孤身一人,少能拿到七八万两。哪怕不能富甲一方,余生锦衣玉食没有问题。”赵雁瞥了眼内殿。赵盏接着道:“我回去问问秋念桐,她要是同意用亲饶性命换自己的富贵,我没有意见。”他在讽刺,赵雁如何听不出来?人命岂能明码标价?秋念桐如果真的能做出这等事,就不会拼了性命来告御状。钱不是万能的。除非用钱能买回人命,还秋念桐一家团圆。赵雁道:“你最好回去问问她的意思,不定她会答应呢。人已经不在了,杀了宋锦城父子,她的家人也活不过来。”赵盏:“父亲,我知道您在试探我。但请您别用这样的话来试探我。”他长舒一口气。“上次听到这样的话,是很久很久以后了。那个时代有个很强大的国家。他们的律法采用陪审团制度。哪怕人证物证俱在,想要判处死刑,除了法官的死刑判决之外,还需要十二名陪审团成员全部都赞成。只要有一名陪审团成员不赞同,就不能判处死刑。而陪审团成员都是在没有犯罪记录的平民中选出来的。换句话,陪审团并非专业的法律人士。他们会将个人喜好和情感掺杂进去。”赵雁:“讲点有用的。”赵盏:“这很有用,父亲。”他接着道:“有个穷凶极恶的杀人犯,因为十二人中有两名陪审团成员不赞同,就不能判处他死刑。人们问其中一名反对死刑的陪审团成员,为什么要反对?那个死刑犯该死,他该去偿命。这名陪审团成员的话,与你刚刚讲得差不多。她,如果判处死刑,能让死者复活,她一定会赞成。父亲,您她的话对吗?”赵雁道:“听起来并没有错。”赵盏:“不,错了,大错特错。”赵雁有些好奇。“哪里错了?”赵盏:“平常这些话没什么问题,但涉及到国家律法,影响到判决结果,破坏了法律的权威和作用。这话就错了。法律的作用只有四个字,惩前毖后。过去,现在,将来,它的作用都不会改变。犯了罪,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让后面的人不敢以身试法。律法才能维护公平正义,保证国家有序安稳。偏离了这四个字,法律便彻底丧失作用,任何解释都是笑话。一旦法律丧失了作用,这个国家就会乱,完全控制不住。表面如何光鲜,只是外强中干,距离崩盘的日子不会远。所以,我会将惩前毖后四个字铭记在心。律法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没了根本,哪怕参大树都会随时倒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