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第2/3页
尤其是在遇到孟预之后。
赵云袖第一次见到孟预,是在一间绸缎庄外面。
那时候,赵云袖因被嫡母万氏克扣月例,只能做些绣活出去卖。而孟预则是因为住在咸京花销巨大,在街边支了个摊子卖画。
好巧不巧,那日咸京城的风格外大,将孟预的摊子吹倒,画也散落了一地。
绸缎庄的伙计嫌孟预的画掉在门口,挡了绸缎庄的大门,上前辱骂。孟预年少气盛,没说两句便与伙计当街理论起来。
争吵间,伙计动起手,推了孟预一下。书生则没有防备,向后倒去,险些撞到一位少女。
少女皱了皱眉,看清眼前的状况后,还没来得及开口,便见那伙计谄媚地上前来道歉:“诶哟!原来是赵家娘子,真是瞎了这小子的狗眼,竟险些伤到娘子。娘子不如到我们绸缎庄来坐坐,吃杯茶压压惊?我们绸缎庄又来了不少新奇的好货色。”
那少女正是赵云袖。
她错愕了一瞬,不知这人是如何认出自己是赵府的人。但低头看到自己身上衣裳的瞬间,便明白过来了。
她今日所穿的布料,乃是嫡姐赵三娘瞒着自己的母亲,偷偷从自己的份例里分了几尺布给赵云袖的。这布料虽不算名贵,但上面的花样很是特别,店铺里这种布一共就只有两匹,全都被赵家买走了。
想来这布料,就是这家绸缎庄送到赵家的,所以这伙计才会一眼认出,她是赵家人。
赵云袖心中了然,面上则不露声色,冷声道:“谁的狗眼?”
伙计愣了一下,赔笑道:“是小的的,小的的狗眼。这位郎君,真是对不住。这画我来给您摆好!”说着便弯腰去捡画。
孟预看着眼前的少女,虽衣着低调简朴,却气度高华,不禁心旌神摇。
而赵云袖此时,也被面前这个疏朗清举,不卑不亢的书生吸引了注意。
孟预顺势收了画,邀请赵云袖到一旁的茶摊小坐片刻。
一来二去,二人便渐渐熟悉起来。
初见的心动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反倒因逐渐深入的了解而更加深厚,乃至二人不久后便私定了终身。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赵云袖想要去禀明父亲和嫡母,让孟预上门提亲的时候,赵偲所在的邹县突发洪水,河口决堤,毁伤房舍庄稼无数。幸而赵偲提前组织县民,撤离到附近的山上,才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尽管如此,朝廷依旧发旨申斥,并下令严查赵偲在邹县的施政情况。
万氏听说此事,顿时慌了阵脚。
赵云袖倒是没有很担心,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个勤俭清廉、又小心谨慎之人,就算朝廷派人去查,也决计是抓不到什么大错处的。
可万氏显然不这么想。
她第二天就连忙带着人,将重礼送到了东府,信国公夫人姜氏的屋中。那位姜夫人并没有收下她的礼物,只是指点她去找户部尚书夫人。
谁知,慌乱的万氏听话只听一截,匆忙中会错了意,以为能帮她夫君度过难关的,是户部尚书朱楷。
这位朱尚书,在京城之中素有“惜花”的“美名”。万氏几乎是不加思索,立刻便想到了家里那个貌美的庶女。
而此时,家中的嫡姐赵三娘也听闻了这件事。她连忙着人去通知赵云袖。
赵云袖闻言,来不及收拾东西,便逃出了赵府。
无处可去的赵云袖,在逃亡路上猛然想到了,母亲曾经提到过的鹤鱼巷宁家。
她匆忙跑到鹤鱼巷,用随身携带的亡母遗物证明了身份,顺利得到了宁家的庇护。
赵云袖这才知道,宁家郎君与母亲刘氏,曾有些青梅竹马的情谊。而刘氏在过世之前,便想办法与宁家取得了联系,请求宁郎君,若有一日女儿云袖上门求助,便安排她入宫做宫女。
这样的请求,对于与宫中采办关系匪浅的宁家来说,可谓是轻而易举。
第二天,宁家便用赵云袖的名字,替换掉了一个急于嫁人不想入宫的女孩。
宁家郎君出于对刘氏的怀念,没有让赵云袖去做那费力不讨好的普通宫女,而是为她疏通关系,让她可以一入宫,便是尚宫局的低阶女官。
至此,赵云袖摇身一变,成为了等候入宫的入选女官。谁也无法强迫她嫁人、或是将她送人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