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万元户-第2/2页



   “我们这都是挣点辛苦钱。”

   “你看我家老杨,要经常往锦城跑,去省农科院拿菌种。种木耳需要的材料都是他东跑西跑去进货。有时候还要借钱赊账买配料。这不,卖了木耳的钱都要拿来还账。”

   “别哭穷了黄姐,我又不向你借钱。”刘有禄笑着说道:“你家就是乡里宣传的万元户了。你们可是崇德寺乡首富。”

   “什么万元户,别听他们瞎说。”

   财不露白的道理,黄淑芬还是懂的。“你今天来是有什么事吗?”

   听到黄淑芬的问话,刘有禄不好意思说她来是想让黄淑芬买竹子的。别人一出手就是近千元,现在自己为了一捆竹子十来块钱就大老远跑来让人家拉竹子,那多没脸没面的。

   于是她说道:“我想来你这里学习一下怎么种木耳的。你这里要请女工吗?”

   有人要学种木耳,黄淑芬肯定不愿意。就他们大队,他们家是最先种木耳的。近两年又多了好几家种木耳的。现在其他大队也有人要种木耳了。

   照这样下去,种木耳的人家越来越多了,木耳的价格肯定会下滑。

   于是,黄淑芬对刘有禄说道:“妹子,你家在金山村离得还是有点远,不方便来做工。我们种木耳事情非常繁杂的。比如烧高温灶需要熬夜守着,还要不断给灶里加煤。还要经常观察温度计,看温度过高了还要减火。培养菌料袋的时候,又要连夜翻袋,以防温度过高烧坏菌丝。”

   “所以我们要请能住家的,或者家离得近的。你家的情况不行。”

   黄淑芬直接拒绝了刘有禄。

   刘有禄知道自己说错话了,不该说来学习的。她知道,这些种植技术别人是不会外传的。

   从黄淑芬家回来,刘有禄发誓要把种植木耳搞起来,差钱可以慢慢存,差技术的话可以慢慢摸索学习。

   之前张桂芳老师给的资料都太书面了,没有实际看到操作过,刘有禄还是没把握。毕竟她人穷气短,冒不得险。要做就必须要成功。必须掌握成熟的技术了才敢去贷款。

   她想起了王红梅信里面提到过,省农大的高教授给他们家嫁接蜜橘树的事。高教授肯定也知道木耳种植技术。她想通过王红梅问问高教授能不能给她写写详细的技术流程资料。

   因为王红梅在信里夸高教授热心助人,刘有禄想高教授肯定愿意帮她的。

   于是刘有禄连忙给王红梅写去了求救信。信里说了想要种植木耳,让王红梅一定要帮她联系高教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