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混凝土大桥-第3/3页





    在铺设第一条‘混’凝土道路之前,李安就充分考虑到了各种情况,比如,‘混’凝土的热胀冷缩问题,道路表面的强度问题,地基是否稳固等等。

    对于地基,李安自信不会有任何的问题,‘混’凝土的强度也经过了检测,只要工匠认真施工,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为了对抗热胀冷缩,可能引起的道路裂纹问题,李安采用了表面压纹,每隔五步留一空档的办法,这样一来,可以极大地减少路面发生裂纹的情况,保证道路的美观和实用‘性’。

    负责施工的工匠们,完全按照李安的要求,对每一段道路进行铺设,从刚开始的铺设碎石子,到最后的空档留出,全都严格按照要求去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违反。

    桥墩的施工难度也并不大,先用事先做好的‘混’凝土柱子打入淤泥之中,并围出一块圆形的区域,然后将‘混’凝土倒入这个区域,从而形成坚固的桥墩,而为了增加强度,李安动用了长铁棍充当钢筋的角‘色’,效果自然比没有的好。

    在三座桥墩全部凝固之后,钢铁‘混’凝土的桥面也正式开始铺设,并很快就完成了。

    ‘混’凝土凉亭是小工程,完成是最快的,只是要做一些修饰,这个反而要‘花’不少时间。

    两层‘混’凝土房屋,动用了一百多人,进度也是比较快的,不过,却是最后一个完工的。

    这两层房屋,规模倒是不大,第一层只有五间房屋,其中,包括一个楼梯间,第二层更少,只有三间房屋,一侧留出大的‘露’台,可以站在上面欣赏远处的风景。

    这一切全部造完之后,李安亲自检查了一遍,对工匠们的建设成果表示满意,并在晾了一天之后,才向李隆基汇报,并要求李隆基与众大臣前来参观,以检验水泥和‘混’凝土的使用效果,最终在整个大唐进行推广。

    李隆基乘坐步辇,在大量护卫的保护下,从大明宫出发,沿着夹城行进,并最终抵达‘春’明‘门’。

    在‘春’明‘门’打开的那一刻,大唐皇帝李隆基带着朝中的文武百官,迈步走出城‘门’,并看到了李安所建造的道路、桥梁、凉亭和房屋。

    这种从未出现过的东西,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道路平整坚硬,桥梁大气厚实,凉亭和房屋也给人一种结实的感觉。

    道路的两旁排列了两排羽林军将士,以保证皇帝和众大臣的人身安全,更远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兵马维持秩序,阻挡闲杂人等进入这里。

    李隆基走在最前方,李安陪在身侧,比李隆基就慢半个身子。

    “干的不错,道路很平整,看上去很结实,这上面的横线是干什么用的,还有很多沟壑是干什么的?”

    李隆基走在‘混’凝土路面上感觉很踏实,而看到路面上的横线和沟壑,则感到很是好奇。

    “陛下,这是为了防止路面出现裂缝,若没有这些东西,过不了多久,路面上就会出现很多裂纹,会影响路面的正常使用。”

    李安连忙开口解释,告诉李隆基路面裂纹和沟壑的神作书吧用。

    “李‘侍’郎,这路面的中间,为何画了一道黄线的长线,难道也有重要的神作书吧用?”

    “对啊!好好的路面,为何要在中间画上一道黄线。”

    一名大臣发现路面中间有一道黄线,提出了质疑,并引起了多名大臣的共鸣。。

    a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