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那些年的荣誉感——选团员



包括但不仅限于女生生理期以外的一切不可抗力因素,都算特殊情况。

   这不,第二天就出现了一个不可抗力。

   学校终于决定让他们搬教学楼了,利用的就是周六上自习的时间。

   同学们不但要把自己的书本搬过去,还有班里的其他杂物。

   同时班委还带着一些男生去后勤室领了十盆绿萝,说是吸甲醛用。

   来来回回搬了两节课才搬完,不是因为东西太多。

   而是指望学生们遇到这么难得的事情,能够专心“搬家”,根本是不现实的。

   打打闹闹的过去一趟,再打打闹闹地回来,然后再过去...

   明明最多两个来回就足够,硬生生被他们折腾了五趟。

   再加上收拾新教室,等到彻底结束距离下课吃晚饭也没剩几分钟了。

   早在期中考的时候,沈秋就爱上新教学楼了。

   更加明亮不说,教室里还有暖气和大风扇,窗户上竟然还带纱窗。

   班任还特意为了纱窗给他们开了个小会,让他们注意。

   若是纱窗坏了,就由当时靠在纱窗的那一排同学负责买新的。

   新教室面积也更大些,一个班60个同学在里面绰绰有余。

   唯一就是楼层让她有些扼腕,教学楼一共五层,沈秋她们在五楼靠边的位置。

   一二楼这样的黄金楼层是给初三准备的,好在等她们初三的时候也会搬下去。

   就是这么人性化,每年往下1-2个楼层!

   家长会过后的有一天下午的自习课,沈秋正在做练习册。

   突然杨老师推门进来,叫走了几个人,“杨亮、陈金萍、何洛洛、沈秋还有方晓敏,你们几个出来一下。”

   沈秋她们几个有些懵地从座位上走出来。

   她们四个还好说,都是班级前五名的学生。

   可方晓敏,好像前十都不到吧?

   人员构成有些复杂,杨亮几人都有些困惑。

   倒是沈秋看着方晓敏,似是回忆到了什么。

   学生们对荣誉感的追求是非理智的。

   只要是班级里前几名得到的称号,那在其他学生心里就是荣誉的象征,也会想努力得到。

   得不到的就是失落好久,直至得到为止。

   而在上高中后发现每个人都能加入的共青团,在初中的学生看来,就是优秀学生的象征。

   甚至后来团员选举由老师指定改为同学投票之后,更是成了好人缘的象征。

   方晓敏是班级的团支书,职务带来的附加值,就是她可以和前四名一起成为班级的第一批团员。

   这就是杨老师又一个让她们敬爱的地方,她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却不会唯成绩论。

   别的班都是前五名成为团员,若是这里面不包括本来的团支书的话,班主任就好直接在里面选一个,换掉现有的团支书。

   或是稍微民主一点的,让学生们在五个团员里投票,替换现任团支书。

   沈秋记得当时他们班同学知道这件事后,还给方晓敏起了一个特别应景的外号——“幸运儿”。

   既然说入团在初中生看来是特别荣耀的一件事,那么对于当年的沈秋来说,当然也不例外。

   她记得自己是初二下学期加入的共青团,宣誓之后激动地把团徽带了好长时间都不舍得摘下来。

   当然,其他同学也都是这样干的。

   沈秋她们跟着杨老师去到了学校的阶梯教室,半路的时候杨老师看见沈秋那一身蓝运动服,一拍脑门。

   “我这脑子真的是,沈秋,你回班级跟同学借一件校服外套,一会儿要统一着装的。”

   沈秋点头往回跑,到了教室直接就把李坤的外套给“征用”了。

   谁让他现在的身高和她差不多呢,嘿嘿。

   她们进到阶梯教室里时,已经有几个班级的同学等在那里了。

   全都一脸茫然地坐在椅子上,看着主席台上的共青团团旗。

   眼神里仿佛都在说:这个和国旗好像,但好像不是啊,那四个小五角星哪去了?

   杨老师让他们挨着坐在了五个空位里,跟他们说了句“在这等着”。

   之后就风风火火地走出了阶梯教室,感觉杨老师今天好忙乱。

   杨亮他们更加困惑了,好在也没等多久,十个班的同学就都到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