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胡庆安的小型葬礼在殡仪馆外一处专用礼堂举办,参加的客人寥寥无几。 

 肖莎和宋知礼同坐,鲜少交谈,分别上前致辞,保持着葬礼应该有的庄严肃穆,尽管它是如此的简短精悍,肖莎已尽她所能。 

 在这之余,她换掉了胡庆安的骨灰盒,换成了一支一尘不染的青花瓷瓶。 

 胡庆安的衣裳以及他的私人物品亦被焚烧成灰,那是另一坛小小的灰烬,捂在手心里温热潮湿。 

 宋知礼接过坛子,他说会将它洒在如烟如雾的蓝海。 

 在胡庆安的墓前。 

 他们按照习俗祭拜,中西合璧,有人拿着素白的捧花也有人拿着祭祀的水果。 

 墓碑上胡庆安的照片是他刚刚踏入社会时照的证件照,有恰到好处的稚气和勇往直前的天真,像是六尺之下魂归故里埋葬着的是胡庆安可爱可敬的青春。 

 肖莎的青春做陪葬品,她捧着花店里花叶最为硕大的百合花,花叶洁白纯净,映衬着胡庆安的笑脸。 

 轻轻地拂开胡庆安脸上的尘埃,他的眼睛更明亮了,倒映着她泪水涟涟的笑脸。 

 她凑近了坟墓说了一句话。 

 距离太过遥远,宋知礼没能听清。 

 纪念园出口,夏邻学靠在车边撑着一把黑伞。 

 肖莎和宋知礼并排走着,宋知礼停下脚步她也停下脚步,抬头看到夏邻学,不可思议地愣住。 

 葬礼举行时天上有雷但还没下雨。 

 肖莎坐回了副驾驶座位,夏邻学和她沉默了一路。 

 到了小区楼下,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夏邻学和他的车,还有她和破旧的小区单元门,这个古怪的组合已经持续了多久? 

 她不能记起确切的日期,这些东西像呼吸一般自然地出现在她生活里。 

 最难斩断的是习惯,但是人不就得这样活?不断地跟随惯性徘徊于人生海海,直至到了告别的这一天。 

 滋滋电流声如同细线般贯穿了他的颅脑,夏邻学痛苦地感觉自己的耳朵仿佛在流血,可他佯装无事,带着一如既往的和煦微笑追她进楼门。 

 “不请我上去坐坐?” 

 “不了。”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人生如梦幻泡影——高中时摘抄在习题册上的词句,她对照注释囫囵吞枣,不知其义,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往事随风去,她忽然有大彻大悟的虚幻,说不定她最适合做的不是红尘里的一粒泥沙,而是一阵散尽不可得的悲风。 

 这次的拥抱与众不同,她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像是在安慰他也在安慰自己。 

 他说:“别走。”但她沉默。 

 叶子湖生意兴隆,分店选址在北方,她的老家。 

 肖莎的主动请缨可以被理解为难离故土,也可以被理解为面向新生活。 

 他没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来向她证明他不属于她的过去,他是她的未来。 

 当她开始向往生活热爱生活,离开夏邻学就成为了必然。只有远离夏邻学她才能真正向前看。 

 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 

 他能给的和她需要的,总是存在时差。 

 半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夏邻学收到了来自肖莎的信件快递。 

 拆开硬纸壳信封,其间静静躺着一枚代表他们经年浮沉的指环。 

 指环上点缀着一颗明媚翠绿的玉石,红线紧凑地织罗成鲜红的麦穗。 

 红如丹珠,生机勃勃,恍如泣血。 

 * 

 两年后。 

 文英奇在小超市里绘声绘色地模仿着前几天接到的投诉电话。 

 “不能干就别干,送个货拖拖拉拉墨迹的要死,你们就这么开超市呀?趁早倒闭算了!” 

 说罢虚空索敌,冲着空气来了一个左勾拳。 

 “我给你们说的这都是去了脏字儿的。哎呦,那大哥真是,隔着屏幕我都怕他跳出来梆梆给我两拳!” 

 “听到没!人家说了,送货忒慢了,孟老板适当提下速度嗷。” 

 说着拿起左手侧货价上的棒棒棒,外包装皮才撕开一半,就被人空手夺白刃。 

 孟流星皱着眉头把糖塞在嘴里:“没事儿吧你,我这速度都快干出工伤了,薅羊毛也不能逮着一头羊薅。” 

 “那再请两个送货工好啦,反正咱有钱,” 

 文英奇在孟流星背后做了个鬼脸,说着用手肘推了推正在弯腰找电池的她:“是不是啊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