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孔明平五路-第3/4页



   不过区区数日。

   远在东吴的偏殿,孙权坐与正位,左手边乃是陆逊陆伯言,夷陵之战第一功臣。

   右手边则是谁打进来就降于谁之张昭张子布,嘴硬第一人。

   孙权试探性问:“曹丕欲取四路大军取西川,约我东吴起兵接应,若得西川土地,则各分一半。”

   见二人不回应,孙权便主动发问:“伯言,卿意如何?”

   陆逊答:“曹丕坐守中原,急不可图,今若不从,必为仇敌,吴侯可勉强答应,一面整军备战,一面打探四路军情,若四路兵胜则发兵接应,先取成都,此为上策。”

   “若未胜?”孙权问。

   陆逊倒也实诚:“那便再做与蜀结好打算。”

   “报……蜀使邓芝求见。”

   “哦?”想不到刚议完对蜀之策,邓芝便来访,孙权心中且无底再问:“邓芝前来,孤当如何对答?”

   陆逊看了眼张昭,张昭道:“杀关羽,败刘备,吴蜀结怨甚深,今曹魏与我交好,吴王只能联魏伐蜀,方可安宁啊。”说罢还对陆逊孙权笑了出来。

   孙权思虑一番。

   张昭见孙权摇摆不定:“吴王切不可中诸葛亮退兵之计,若不出兵,罪于曹魏,必有后患!”

   张昭之言很难不让人怀疑此人是否是魏国间谍,毕竟赤壁之战之前他也是欲劝王降魏,不过彼时大都督乃周瑜故依然的血战赤壁。

   孙策托孤曾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遇问张昭。”孙策倒也清楚,外事问张昭那问就是投,故孙权对外事问张昭反着干,或许还是正确的。

   故孙权未做回答……

   “宣西蜀使臣邓芝进殿。”

   邓芝踏入殿中,四周甲士林立,殿外堂中有一鼎沸之锅,下士兵尚在添火加油,邓芝见状不过一笑便拂袖上殿。

   邓芝走过东吴众臣之中,眼神中充斥着大国之气度也拱手:“参见吴王。”

   孙权列于上座心中尚在苦思对蜀之策,一臣高声:“为何不跪拜?”

   邓芝岂能给他面:“上国使臣不拜下邦之主。”

   这给孙权整不会了:“嗯?”心中想着这不是你蜀汉求孤办事?为何能如此高傲:“好不自量,尔要掉三寸之舌,效仿郦生说齐乎?”

   孙权指着殿外:“殿前油鼎,乃为汝所设。”

   邓芝笑了讽道:“皆言东吴多俊杰,谁想满朝文武竟惧我区区一儒生?”邓芝可不是什么儒生,他乃是东汉名将邓禹之后,后为蜀汉车骑将军。

   孙权心胸可不是那么宽大可听不得如此话:“哼!孤何惧你一匹夫?”

   邓芝指着殿外紧追问:“既不怕我,为何设下油鼎、武士?”

   孙权答:“汝要为诸葛亮做说客,来说孤绝魏向蜀乎?是否?”

   邓芝不以为然:“我乃蜀中一儒生,特为吴国利害而来,而吴王却陈兵设鼎,拒一来使,何等小肚鸡肠。”

   孙权这人就是如此,你要是好声好气跟他说,他自然不听,但你若是阴阳怪气他几句,他那智商嘎嘎上涨,比如现在就被邓芝破了大防。

   只得挥手道:“退下。”

   见孙权有所松动张昭欲言又止。

   “赐座。”孙权可不能真让人当成小肚鸡肠之人。

   见邓芝稳坐孙权不屑问:“吴国有何利害?愿先生赐教。”

   邓芝耐心回答:“吴王,曹丕遣使来吴,约大王起兵伐蜀。可有此事?”

   孙权没有否认:“有。”

   邓芝看孙权看得透透的:“吴王并未发兵,而想坐观成败,对否?”

   孙权这可不能让他把自己吃透:“不,乃军需未办,故为出兵。”

   邓芝知孙权只为嘴硬便劝:“出兵,不胜,不出兵,又恐开罪魏国,吴王乃骑虎难下!稍有不慎,便危在旦夕。”孙权倒觉得有道理,不过张昭有其其他想法。

   “分明是蜀危在旦夕,汝却让我东吴罢兵?魏吴两国发兵,五路进发,蜀国必亡。”

   邓芝起身笑道直径走向张昭:“五路大军已被我诸葛丞相破去四路,张大人可知?”这不说不要紧,一说孙权连忙改变对策。

   怎料张昭大笑:“危言耸听也。”历史总是如此巧合。

   “报,吴王。”甲士上殿禀告军情。

   众人皆目至于他,孙权道:“讲!”

   “曹丕四路大军皆不战自退。”

   朝臣议论纷纷,皆感叹孔明之能。

   这句话给了邓芝莫大信心,也让张昭有些不知所措,而孙权更是觉得奇了:“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