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累人的朝会-第2/3页



    殷士儋瞪大眼睛……坏了!中计了!

    晏珣设好套圈,就等我来提!

    “汪德渊此前随军到广西平乱,对军务很熟悉,我举荐他任钦差御史到山东;

    翰林院修撰罗万化,也在军务上有特长,可以去福建。另外,辽东也是募兵的重镇,我一时没想好举荐谁,还有派往浙江的钦差……请诸位集思广益。”

    留两个名额给你们争吧!

    什么?有人这是任人唯亲?

    不任人唯亲,难道还任人为疏?

    罗万化是隆庆二年戊辰科状元,从会试第三百五十一名逆袭成状元。

    当时殿试皇帝出的题目——《外攘内安之道》,罗万化回答“安攘并举、重将领、给武将放权”,正符合当时北方的局势。

    这几年,罗万化一直在翰林院熬资历。据张居正曾向他发出招揽,被他拒绝了。

    这次晏珣举荐他,事先并没有跟他。

    罗万化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也来参加大朝会,位置在最后的那一群。

    听到前方传来自己的名字,他露出惊讶的神色……没去晏家拜码头啊?怎么晏大人举荐自己?

    周围的同僚们对了对眼神,难怪罗万化拒绝张阁老的招揽,原来是暗地里投入晏阁老这边。

    咦?

    张阁老和晏阁老不是一伙的?

    朝廷上人心易变,很难谁跟谁是一伙的。

    皇帝从善如流:“派钦差监督募兵的事,既然是殷爱卿提出来,朕准了。具体派谁,内阁作出决议,再呈交给朕吧!”

    各位将军们,如果觉得钦差碍手碍脚,那就是殷士儋的锅,可以诅咒他!

    人选嘛……在皇帝看来,晏珣举荐的汪德渊和罗万化都很合心意。

    但他就是不直接批准,偏心不能偏得太明显。

    内阁现有的这些大臣,互相不从属才好制衡,殷士儋也是有一点用的。

    议论完两件大事,又有各种事。

    一些站在后方的官已经两眼冒圈圈,偷偷掏出袖中的姜片闻了闻提神,以免失仪。

    朝会是一件很繁琐累饶事。

    早朝之前,午夜起床,半夜就要到午门外“待漏”,午门的城楼有朝钟朝鼓,时间到才放官员入内。

    没亮就要进入皇宫,在金水桥之南排好队。

    对官来更觉得无聊,国家大事没有他们可以插嘴的地方,跳出来的通常是炮灰。

    他们来这里,无非是重在参与,彰显朝会的盛大。热闹和唇枪舌剑都是高官的,和吃瓜群众无关。

    其实对皇帝来,上朝同样是一件辛苦的事。

    现在都还好一点,洪武皇帝那个工作狂甚至搞早朝和晚朝,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大臣也要跟着披星戴月。

    隆庆皇帝端端正正坐久了,很想挪动龙臀……他现在非常理解先帝为何常年躲在西苑不早朝。

    什么**苦短日高起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起得太早容易短寿、坐久了会得痔疮。

    剩下各种事,皇帝都神游外不怎么参与决策,能让臣子思考的事就不自己动脑。

    当皇帝这种苦差事,怎么就摊到自己身上呢?!

    终于熬到散朝,皇帝立刻回寝宫卸下一身装备、换上舒服的衣服,先不急着去见美人,先把太子召过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