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命二运三风水-第2/3页



    主要是,老爹做的事,总是打破他的三观。

    但安教授是信的。

    移栽大槐树后,他心中有了信心,抓紧时间跟夫人办正事……如此努力,静候佳音。

    “若真能有子,晏鹤年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安教授心道。

    饶命运,也许冥冥中早有注定。

    从出生那一刻,一辈子端什么碗、吃多少饭已经有了定数。

    有的人偏偏不信命。

    这一年的县试,平安和一众考生走进县试的考棚。

    往年,他是书童,在考场外等候自己少爷;今年,他跟那些少爷们同场竞技。

    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少爷们聪明,但他努力啊!

    人总要努力过,即使失败也问心无愧。

    顾敬亭今年再次县试,信心满满:“我今年一定拿案首,汪平安,你去押我第一。”

    去年汪平安押了晏珣,结果晏珣是案首,可见这个人也有几分运气。

    平安笑道:“我押我自己。”

    “你押了多少?”顾敬亭好奇地问。

    平安:“一两。”

    旁听的人哈哈笑道:“原来你的信心就值一两。你去年押晏珣,不是拿出全部积蓄?”

    “我对晏哥哥比对我自己有信心啊!”平安振振有词。

    县试能否录取,在县令全权决定。

    交卷过后,曾博山按惯例现场问考生一些问题……相貌猥琐、言辞闪烁的,县试这一关就难过。

    他看着平安的文章,照例问:“姓汪?南京御史汪昭华是你何人?”

    平安立刻回答:“是我大伯!”

    一日喊爹终身为父。

    他喊了汪东篱十几年“爹”,四舍五入汪昭华是他大伯!

    亲亲的!

    曾博山颜色和缓,对师爷:“汪氏又出一良才也。”

    比去年那个汪德渊强多了!

    沈师爷看着平安,微妙地笑了笑,“大人英明。”

    汪家各房人口众多,县令大人公务繁忙,不清楚汪家所有子弟情况。

    但沈师爷常跟晏鹤年来往,知道晏家的屋子租给了平安。

    哈哈!

    这个子有前途,该姓汪时就姓汪,该喊大伯时毫不含糊!

    县试发榜,平安虽然不是案首,也幸运上榜;

    顾敬亭这一回没有再写错字,以他的家世和才学,同样过了。

    “到时候去府试,就请晏哥哥给我作保!”平安兴高采烈。

    晏珣是三元,是府学的廪生,可以给童生府试作保。

    平安没别的想法,就是想沾一沾三元的运气。

    顾敬亭得知后,扭捏半响,也想请晏珣作保……

    他不是真的对晏珣心服口服啊!

    就是觉得请人作保要给钱,肥水不流外人田。

    晏珣不管怎么,都是昔日同窗。

    汪氏族学的山长李开先依旧带队府试,听学生们热火朝地议论保人、考试,不禁感慨……

    杨慎的词写得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朝廷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子堂”为诱饵,吸引了一代代读书人前仆后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