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小龙潭边开灵眼



两人这次的目的地是与江南省相邻的江北省鄂西自治州下辖的青山县。

   青山县坐落于大巴山脉中部,属于标准的偏远贫困山区,距离湘西市不算远,只有300多公里。

   星期一早上天还没亮,刘旺盛就开着自己那辆老桑塔纳2000,和罗晓从湘西县城出发了。

   这次外出干活,准备的非常充足,除了必备的食物干粮和野外露营用的睡袋帐篷之外。刘旺盛还带了一大一小两个老旧的牛皮袋子。

   对于这两个奇怪的袋子,出发前刘旺盛已经给罗晓详细介绍过了,这里面装着捕灵师专用的一些家伙什。

   这两个袋子颜色褐黄,袋身上纹有奇怪的花纹,因为年代久远,袋子上已经有一层隐隐发亮的包浆。

   两个袋身都是老牛皮做的,采用特殊工艺揉制而成,水火不侵。袋口用牛筋制成的绳索打了特殊的活结,一般人不知其法很难解开。

   小袋子一尺见方,打开后里面分成很多小隔层。里面瓶瓶罐罐,装有各种罗晓没有见过的药草丹丸。

   大袋子长三尺,宽两尺。平时一般折叠携带。里面装有千丝绳、匕首、罗盘、金钢铲等五花八门的器械,甚至还有一把精钢制作的小弓弩。

   其中最特别的就数千丝绳,金钢铲和那精钢小弓弩。

   千丝绳是采用几种少见的植物纤维缠绕而成的一种绳索。而这些植物纤维在制成细丝时,都采用了密法炮制,因此非常坚韧,不仅防腐而且水火不侵。据说,这小拇指粗细的一根绳索可以承受住几千斤的力量。

   金刚铲的样子有点像盗墓考古所用的洛阳铲,但制作更加精巧。

   洛阳铲使用时一节节钢管需要临时拼凑,金刚铲的管子虽然也是一节节拼起来的,但却是大节套小节,可以伸缩自如,就像鱼竿一样,使用时直接拉出来,不用时再收起来,手臂长短,很是方便。

   而且这金刚铲制作工艺极其精巧,每一节管子的接头处有精巧的螺纹卡槽,拉出管子后轻轻一旋,两节管子之间的卡槽就自动咬合了,反之收缩时朝反方向旋转。

   最厉害的是这钢管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密,连接处针插不进,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整根管子。

   因此使用时可以随时调整自己需要的长度,危急时拉开还可以做一件趁手的武器,真是精妙至极,说是巧夺天工也不为过。

   而这精钢小弓弩,弓弩没有什么好说的,主要是配的弩箭非常独特。每根弩箭都是管状中空的,箭头极其锋利做有倒刺血槽,管身也留有孔洞,一旦箭入体内,血液就会顺着中空的箭管源源不断的流出,直到流干为止,甚是狠毒。

   刘旺盛说这些装备在以前都是他们捕灵师必备的家伙什。现在科技发达了,有的捕灵师也换上了一些高科技的装备,但他还是觉得这些老东西用着称手。

   出发前刘旺盛就已经跟罗晓交代清楚,这次他们要到青山县下面一个叫小龙潭的地方去捕杀一条大青鱼。

   那条大青鱼在此处已经活了不下百年,早已开了灵智成为地灵,这次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得它口中的鱼惊石。

   对于鱼惊石,罗晓多少是知道一点的,这鱼惊石说白了就是青鱼喉骨处的一处骨质增生。

   青鱼这种鱼类与其他鱼类不同,它的咽喉部有一块独立的块状骨质增生物,是捕食时用来压碎螺蛳贝壳等硬质食物的。

   这块喉骨颜色黄嫩,其形如心,干透后坚硬如石,晶莹剔透,如翠似玉,在客家地区奉为珍稀物品。可串绳系于小孩手腕之上,据闻有驱凶避邪,防小孩惊吓,纳福纳禄之作用,故名鱼惊石。

   对于这块鱼惊石,刘旺盛是垂涎已久。

   去年他外巡时,听人说青山县的小龙潭有门板大的大鱼出没。他便专门化妆成钓鱼人,到小龙潭去采探了一番。

   他在小龙潭留守了一个多星期,想办法诱出了此物,但因为准备不足并没有对它下手。

   后来又去了一次,但也因为低估了那青鱼的道行,仍是没有得手。

   因此这次刘旺盛准备充足,又带了个帮手,势必要将那青鱼降伏。

   因为罗晓没有驾照,一路上都是刘旺盛在开车。下午一点左右,两人到了青山县城。因为小龙潭在青山县下面的龙潭乡,山路难走,从县城开车过去大概还需要两个多小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